2005年7月30日下午,“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二次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在卢锋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主持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宋国青教授、周其仁教授和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分别就“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防冷重于防热”、“房价的确是一个政治问题”、 “中短期中国经济问题” 和“通货紧缩来临,还是放松货币化解?”做了演讲。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师生、北大国际MBA校友、商业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大学、研究所及多家媒体参加
了会议。我们分两期简略报道会议概况,会议报告详细内容经整理后,将由“CCER中国经济观察”专刊发表。本期简报报道上半场讨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卢锋教授介绍了“CCER中国经济观察”项目的一些基本情况。“CCER中国经济观察”项目始于经济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心的领导和同仁希望借此推动CCER的进一步发展,并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该项目对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和投资环境问题,国内外大宗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持续地观察、分析和探讨。项目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举行季度报告会,讨论当前宏观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向社会报告其内容和结论。二是约请宏观经济预测机构对基本的季度指标加以预测,目前已经有15家机构同意参加。这次有12家机构预测了2005年三季度GDP的同比增长率,简单平均值是9.23%。有11家机构预测了三季度CPI的同比增长率,简单平均值是1.47%。
林毅夫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中国在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初很可能会再度出现通货紧缩;中国出现通货紧缩不像外国出现通货紧缩那么严重,经济还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通货紧缩是一个表象,背后有很多问题,应该利用这次机会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快速的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看法。
中国1998-2002年物价指数持续下降,产生了通货紧缩,虽然2003-2004年物价指数有所回升,但只是一个表象,通货紧缩背后原因并未消除。构成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16大类商品中,有10类价格指数自1998年至今持续下降,只有四类在2003年上涨了,包括金银珠宝、印刷品、食品和燃料。其中金银珠宝价格上涨是因为1998年以来利率太低,不少居民改持金银珠宝保值造成。印刷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小,而且在价格指数中所占比重非常小,所以影响不大。比较有影响的两类是食品和燃料。食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生产供不应求造成了价格上涨。燃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城市里尤其夏天对于电力的需求非常多,二是2003年后对于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大,对电力的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石油价格上涨。2004年价格上涨商品增加了饮料和建材两类。饮料价格上涨是因为饮料以农产品作为原料,由农产品价格上涨所造成。建材价格上涨是因为2003年以来投资热造成了建材需求增加。燃料能源作为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应该会传导到其它产品,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种传导机制,原因在于供大于求的情形没有根本改变。在今年下半年,金银珠宝和印刷品的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但由于所占比重小影响不大。农产品产量连续两年增加,所以今年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会下降,上游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还会造成下游饮料价格的下降。建材价格一定会下降,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投资增长有所降低;另一方面2003-2004年投资的那部分建材行业转变成生产能力,而需求没有供给增加得快。燃料价格,即使仍然上涨较多,但独木不成林。总体上,今年下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价格指数将会下降到出现负数,即出现通货紧缩。
国外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国民经济一定会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产生就业等很多问题,但中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通货紧缩的背后机制不同。国外的通货紧缩是由于泡沫经济破灭,产生财富效应,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中国出现通货紧缩是由于前一轮投资过热,生产能力比需求增加快,形成过剩生产能力,造成价格下降。其中没有财富效应,消费需求增长基本上不变。今年上半年城市和农村收入增长很快,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今年和明年的消费增长略高于7%。投资方面虽然会受到通货紧缩的影响。但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有三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中国处于工业化早期,产业升级的机会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空间大;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高。预计今年的投资增长可以达到20%,明年投资增长至少15%。如果今年的消费增长7%,投资增长20%,那么经济将增长9%。明年消费增长7%,投资增长15%,预计经济可增长8%。因此,对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很有信心。
解决通货紧缩应当避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的问题,尤其是对投资、贷款发放应审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和新增贷款都集中在6月份,应该避免用贷款启动市场,形成新的过剩生产能力。应对通货紧缩的对策是要启动农村需求,收入和基础设施两个因素限制了农村消费。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投资一些和生活、商业流通、文化有关的基础设施来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这会带来三方面的好处:启动农村已有的购买力,消化过剩生产能力;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形成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增加农民消费需求。
最近人民币汇率有了新的变化,升值2%,恢复了有管理的浮动政策,并且参考一揽子货币。能否使人民币汇率不再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能否打消货币投机的压力。2002年以来,热钱投机人民币升值,有政治和商业两方面原因。政治层面压力是没有经济根据的,因为中国和美国生产的是不同类的产品,所以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就业问题。商业上的投机也是没有经济基础的。从1996年以来的贸易顺差来看,投机人民币贬值时,贸易顺差较大,而投机升值时,贸易顺差较小。同时,中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也是逐年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热钱投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东亚金融危机泡沫破灭以后缺乏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根据过去经验,只要国际上施加政治压力货币必定会升值。但由于中国现在的汇率低估只有2-3%,不会超过5%。如果在此情况下升值15-20%,对中国经济必然不利,对美国也是不利的。美国现在没有大选压力,不会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资本账户不开放,投机人民币的交易成本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中国政府和美国、日本和欧盟达成共识,人民币投机的压力就会打消,人民币就会恢复94年以来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根据当年的状况每年进行1-2%的升值。
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研究员讨论了经济的短期和长期问题。今年以来对经济趋势的讨论出现防热和防冷两种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原因在于大家所依据的数据不同。主张防热的人会提到投资增长了25%,跟去年相比只有两三个百分点的差别;消费也比去年高很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8个百分点;出口的增长和去年差不多。主张防冷的人会谈到CPI走低,5月份CPI增长1.8%,6月份只有1.6%;企业效益不好,下游产业亏损;M1和M2之间有4个百分点的差距,表明流通中的货币在转为定期存款,货币从经济中退出。经济不会既热又冷,因此对以上数据的解释是,今年上半年需求仍然在高水平上增长,但供给增长的速度比需求增长的还要快。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放缓,但企业的效益变差。如果上述判断成立,估计下半年经济可以保证9.5%的增长速度,明年会低大约一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结构来分析,先看投资。这一轮的投资始于2003年,主要是对重工业的投资。投资的规律是开始进行土建,后面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生产,根据经验,对重工业的投资,土建和设备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重工业建设周期大概是五年,今年恰是在这个周期中期阶段,之后主要是安装设备。今年投资增长了25%,那么明年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该在25%的三分之二即18%左右,投资占了一半以上的GDP增长速度,因而明年的经济增长应该接近9%。再看消费,中国的农村消费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上一年农民的收入增加,下一年消费市场的环境就好。去年是农村消费增长的一个高峰,比往年消费增长要高2.6个百分点,因为去年农村政策好,天又帮忙,人也努力,出现了量价齐涨的情况,农民增收。今年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但价格会下降,由此估计农民的纯收入增长是5%,低于去年。相应的,消费市场会受到影响,如果今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幅在12%以上,那么明年应该在10%左右。最后看出口。一是世界经济的问题,去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高峰,全球增长了5.1%,但今年日本经济突然减速,欧盟受到内需不足和油价上涨的困扰,美国摆脱不了双赤字,而且又在不断加息,具有紧缩作用。所以,对世界经济的预测都在不断调低。二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要受影响。明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情况都会比今年差一些,所以估计明年的增长率是8.5%。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过剩问题。就经济态势而言,今年保九,明年保八,都不会有问题,经济出现问题将会在2007年,因为2007年是本轮投资高峰的终点,那时会投放大量的生产能力。虽然今年四季度就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通货紧缩,但发生生产过剩还是要到2007年。
本轮投资规模非常大。如果2002到2007年投资的平均增长率是20%的话,那么这一轮投资的总额是3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等于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两年的总和,是从1986到2002年这16年投资的总和。另一个重要情况是投资的主体发生变化。以往的投资,包括1992年那次投资高潮都是国有部门为主体的。但这一次不同,2004年投资的65%是非国有部门投入的。今年上半年非国有部门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71%。国有单位的投入产出比远远低于非国有部门,所以投资主体的变化必然会造成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总量很大,投入产出比又很高,那么这次释放出的生产能力将会非常大。现在已经有了生产过剩的征兆,比如今年初钢材价格下跌20%,水泥价格也在下降,许多生产水泥和电解铝的企业在亏损和微利的边缘。煤炭产量去年增加了2亿吨,今年估计还会继续增加2亿吨,需求只有1.8亿吨,所以煤炭紧张的局面在今年可能出现全面缓解,并有略微的过剩。现在唯一紧张的是电力。但是在建的发电能力很大,到2010年时我们的发电能力将是世界第一,那时会有些过剩。
90年代初,工业品已经是全面过剩。因为这一轮汽车和住宅消费才拉起来了对钢材、水泥、电解铝的需要。但是投资本身又大量消耗基础材料,比如,对钢材需求密度最大的就是钢铁工业本身。投资基础材料造成为了解决短缺而增加短缺的现象。如果投资高峰过去了,就什么也不短缺了。这一次是非国有部门作为投资主体,而且有数据说非国有部门贷款的比重是42%,那么有将近3万亿贷款给了非国有企业。过去国有部门投资效益不高,但国有的体制会把问题盖起来。现在如果非国有企业投资出了问题,还不了款,如果倒闭,就增加银行的坏帐,就可能通过银行体系使生产过剩向全社会蔓延,这正是发达国家历史上所发生的生产过剩危机。所以,现在把问题说得严重一点,有助于早一点想到怎么去对付这些问题。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合理,是收入的差距导致了相对过剩。但解决收入差距绝非一两天的事情,而两年后就要面对过剩的问题,缓不济急。出口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不同意现在提升汇率。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成熟条件是大体上改善了我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出现了从投资主导型增长向消费主导型增长转变的趋势。近期的汇率调整有些不恰当,但如果是受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也没有办法。如果继续调整汇率就有问题了。关于升值对中国有利的说法,王建表示不同意。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演讲的题目是“通货紧缩来临,还是放松货币化解?”。他首先介绍利用大型宏观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今年第二季度GDP和CPI变化率的实际值分别是9.5%和2.1%,模型的预测值是9.8%和2.1%。对第三季度的预测分别是10.07%和-0.89%,对第四季度的预测分别为8.06%和-0.62%。第二季度GDP的预测值较实际值高,而且预测今年下半年的走势是通货紧缩,同时经济增长很高。
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并存,似乎难以判断经济走势。目前对宏观经济的争论也集中在经济是趋冷还是趋热,并由此派生了调控是否适当的问题。判断经济走势的主要依据是价格指数变动为主呢,还是以生产和投资增长为主呢?袁钢明认为应以价格指数变动为主。
近期的主要经济现象是各类价格都在下落。消费价格指数连续大幅度下落,从3月的3.9%下降到6月的1.6%。这种价格下落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因为年初的预测还是4%,现在已经在2%以下,这个变化一定会对经济态势造成损伤性影响。但也有另一种意见,认为调控的目标就是要把它降到2%以下,因而目前是在正常范围内。我们认为这个现象是紧缩过度的不良后果,是意料之外的。最近几个月消费价格指数的下落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的下落造成的。这可以从粮食和食品的价格和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关系中得出,甚至可以说,粮食、食品价格涨落支配消费价格总指数变动。不仅如此,粮食和食品的价格还支配了零售价格指数的涨落。到2005年6月,各种物价指数情况分别是:消费物价指数为1.6%,其中,粮食价格,-1.1%,食品价格2.1%。零售商品价格指数0.5%,其中,粮食价格-1%,食品价格2.3%。非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下落到0.9%。有一种说法认为,虽然现在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在下降,但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将最终抬高消费品的价格。我们的观点是消费价格、工业品生活资料价格先行下落,引动工业品生产资料价格、原材料价格下落。目前,主要投资品、工业品价格已经由涨转落,房地产过热也在降温。最后,价格下降造成了工业企业效益下降。近期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不变,但利润下降很快,这显然是由于价格变化造成的。同时,产成品资金增速下落。如果销售收入增长,这个现象往往表明销售顺畅。现在销售收入变化不大,这表明企业的资金紧张,企业已经没有能力惜售,无力等待价格上涨再卖出。
从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幅来看,M1和M2从04年初的2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5%。贷款增幅的下降较货币更大。这种压缩需求的做法使GDP和CPI过低,而失业率高,对经济影响不利。6月份一个有趣的变化是M2的增幅由年初的13%,14%增加到6月份的15.67%,表明央行可能采取了放松措施,但这点放松是于事无补的。估计货币贷款可能会进一步放松。现在的情形是其他指标都很好,就是价格有问题。即使现在生产很高,价格指数全面下落,经济也一定会往下走。目前的价格水平已经落入通货紧缩警戒区,值得注意。
(工作人员依据记录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