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3日 17:20  财新网
资料图:经济学家张培刚。 刘中灿 / 东方IC资料图:经济学家张培刚。 刘中灿 /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王晶)被誉为“发展经济学之父”、中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今日在武汉逝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微博)今日在新浪微博发布了张培刚逝世的消息,“刚刚接到噩耗,发展经济学奠基人、我的恩师张培刚教授于武汉辞世。”巴曙松称,“已与华中科大经济学院徐长生院长通话,追思会还在安排中。”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网站信息,张培刚生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及上海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院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

  张培刚1913年生于湖北省红安县,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他是第五届清华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攻读工商管理专业。后来为了寻找让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走上工业化和民富国强的路径,他转到了经济系,并于194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张培刚的博士毕业论文《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获得1946 -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的威尔士奖是当时经济学的最高奖项,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到1969年才设立。

  1946年,张培刚从哈佛毕业后回国,担任母校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他担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及研究员。尽管联合国给予张培刚的待遇优厚,但张培刚还在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于1949年2月再次回国,并重新在母校担任教职。

  可惜的是,接下来三十年,张培刚的学说在中国并没有受到重视,而当年与他同获威尔士奖的萨缪尔森,1970年因为同一篇论文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后,刘易斯以“发展经济”的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张培刚在华中理工大学(后改为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总结出版了《新发展经济学》。1998年,在张培刚带领下,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取得培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的资格,张培刚也在85岁高龄成为博士生导师。

  张培刚主要著作有《农业与工业化》《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新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