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财经》杂志7月荐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09:31 《财经》杂志
【新经典】 《财富的帝国》,(美)约翰戈登著,董宜坤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这是戈登“资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讲述的是美国的财富史。作者视野回溯至1606年12月,三只帆船载着105名英国人(其中39人已于海上病死)抵达美洲西岸的一条荒凉河谷。今天,他们被认为是第一批“美国人”,但九个月后,仅有38人还活着。至1616年, “弗吉尼亚公司”向这块殖民地运送了1700多人,投资总额超出5万英镑——当时国王的关税收入总额不过8万英镑。最终,约翰罗尔夫从西印度引入的烟草种植业,还有令人难忘的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拯救了弗吉尼亚殖民地。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在地球上“投胎”并于1776年降生,最终成为一个辉煌的“财富帝国”的历史。戈登就是戈登,他不仅是“讲故事的高手”,而且是给故事注入“思想契机”的高手。 《道德的基本概念》,(德)罗伯特施佩曼著,沈国琴、杜幸之、励洁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与艰涩的伦理学巨著不同,这是一本小册子,相当通俗。作者是德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伦理哲学家,原书以德文叙事,却与英文的伦理学叙事相接。 作者介绍了两种伦理态度。其一是绝对主义的,即相信并寻求一套普世价值和相应的伦理规则。其二是相对主义的,即不相信任何普世价值,从而只信赖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价值与伦理。在这一问题上的常识是这样的:那些宣称可以随意杀死自己母亲的人,那些残暴虐待自己的亲生子女的母亲,不仅在过去而且在未来,不仅在一地而且在各地,普遍地遭到我们的唾弃和谴责。这一常识意味着,伦理相对主义态度是错误的。 《桑迪韦尔自传》,(美)桑迪韦尔、朱达克劳斯哈尔著,万丹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桑迪韦尔是花旗集团前董事会主席兼CEO。上世纪90年代末,“韦尔”与“花旗”成了同义词。不过,更具说服力的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来自韦尔的妻子琼。 她在“我与桑迪在一起的生活”中说道:“我在1954年遇到桑迪。……桑迪第一次打电话来时,我有别的安排,建议他与我的一位女朋友约会。当然,他说他绝不会与一个不认识的人介绍的另一个不认识的人约会,……我对桑迪的第一印象是他长得很矮。……那年春天和夏天,我们疯狂地坠入爱河。桑迪一点儿也不主动,我很快开始担心我们的关系会如何发展。最后,我向他求婚。……我对他说:‘你不认为我们应该结婚吗?’毫无准备的桑迪看上去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他学着白瑞德的口吻含糊地说:‘坦白地说,亲爱的,我不在乎!’实际上,他非常‘在乎’……”在他们一起生活了半个世纪之后,韦尔将这本书献给妻子:“没有你就不会有生活的那些篇章,我期待着同你一起写下更多章节。” 是的,这才是本书的标题——“The Real Deal”,可译为“满意的人生”。 《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孟加拉)阿西夫道拉、迪帕尔巴鲁阿著,朱民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创办格莱珉银行(意为乡村银行)数十年,致力于为贫困人群服务,为全世界树立了通过小额信贷实现减贫、扶贫目标,同时还能实现商业盈利的典范。然而, 1998年孟加拉遭遇特大洪水时,格莱珉银行也经历困难。由此,尤努斯决心改造格莱珉的经典模式,使其更灵活、更贴近穷人的需求。历经四年,他们成功建立了被称为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新业务模式。 这本书描述了格莱珉在危机中力挽狂澜、浴火重生的精彩历程,读来感人至深。两位作者都是尤努斯的学生,第二作者还是目前格莱珉的第二领导人。无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格莱珉银行,其精髓和信念是一贯的,即如同书名所说,“The poor always pay back”——穷人总是守信的。 《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美)阿尔多拉切奇尼、保罗格林切尔等著,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借助现代神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特别是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熟,经济学家已经可以深入大脑内部,分析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这是经济学的最新领域,甚至“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这个词本身,也直到2002年才得以定名。 本刊学术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