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与中国工业化进程(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4:12  中国经济时报

  关于工业化的程序、阶段和速度。张培刚将演进的工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消费品工业占优势;(2)资本品工业的相对增加;(3)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平衡,而资本品工业渐占优势地位的趋势。张培刚指出,农业国工业化这一历史转变的基本标志就在于由消费品工业占优转变为资本品占优。他还指出这种转变是逐渐达到的。关于一国工业化的速度,张培刚认为,通常而言,较后阶段进入工业化进程、政府发动工业化、工业化进程中着重资本品生产、利用到外资的国家的工业化速度要分别快于较早阶段进入工业化进程、由私人发动的工业化、工业化初始着重消费品生产、只靠自己积累的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速度。

  关于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影响。第四章中,张培刚分析了工业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工业发展与农业改革相互影响,但工业发展对农业改革影响更大,工业发展从技术和组织两方面成为农业改良的必要条件;二、当工业化渐趋成熟时,市场规律下,必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变动。如收入的提高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又进而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农耕技术的提高,农业总产量和单位产量会增加,但增加速度不及工业增长速度快。因为一方面土地供给趋于减少,同时农业受气候和生物学规律的制约。第五章关于工业化对生于劳动力的影响,张培刚总结道,伴随工业化的进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会继城乡手工业者之后转移到城市和其他行业。

  关于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在该书的最后一章,张培刚分析了农业国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的问题。他把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视为农业国工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培刚根据实际数据,认为中国有必要吸引外资。张培刚还认为,吸引外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在于借款国政治的稳定和工业发展的前景。在吸引外资的措施上,应消除对于国家贸易和金融的障碍。不过,相对工业品,农产品总是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根源于对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现实国情的深切了解。他从小就立志要为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耕方式和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寻找出路。而且这种思想感情与日俱增。其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形成是其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所积累的结果。也因此,几十年来,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培刚关于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在工业化中“先行官”作用的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至伟。我国自解放以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虽有所认识,但在实际上仍然重视不够。甚至一度还忽视了能源、交通对启动和促进工业化的重要作用,以致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瓶颈”问题和难关,并严重限制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决策者在系统或非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对张培刚思想的接触中以及在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渐积累起经验,提高了认识,确定把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这无疑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

  张培刚关于工业化演进程序的科学概括,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我国解放以后长达30年的时间,走的是重工业(资本品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其结果是轻工业(消费品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重工业由于缺乏最终消费品市场也难以进一步发展,致使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就违背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回头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就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我国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发展、重工业比重又重新高于轻工业比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因此,我们应顺应产业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其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