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直言不讳,过去一个大型企业的寿命终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一个经营了百年的企业,可能在顷刻间就会发生颠覆性的毁灭。身处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但只要未雨绸缪、应对得当,是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反之,如果我们身处其中而不知深浅,没有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应对的预案,其危害程度,也许比“金融海啸”的冲击更为深远。
接着,她向我们介绍了公司基于风险预控式的内控系统,其中包括17个子系统、170多个制度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
对金融海啸的影响和几个月逐渐下滑的电力需求,李小琳也在密切关注并研究宏观的新进展。她也坦言,希望国家一揽子政策会给电力行业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最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现在资本市场融资难,我们是红筹公司,要在资本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
战略与文化
“我觉得单一的结构风险是很大的”。
2004年中国电力上市之后,李小琳就提出了“审视自身,找准定位;明晰战略,加快发展;人才强企,团队兴业;持续创新,推动变革;静水深流,构建文化”的管理思路和战略构想。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公司的发展设计,李小琳想以发电核心为核心,以现有的板块为基础,延伸上下游,从价值链上补充完善,向能源产业内拓展。
“我觉得单一的结构风险是很大的”,李小琳在中电国际母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负责股权部,她想把集团公司的一些资产装进中国电力这家上市公司里,比如集团的水电部分,这其中主要是五凌电力。
“我们对它的资产评估、其他一些投资的工作已经完成,一旦时机成熟以后,我就随时可以配新股。”这样中国电力就“从单一的火电走向水火相剂”对优化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是一件特别有益的事情。在今年5月,中国电力已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签订收购五凌电力的备忘录。
同时,中电国际还将进行区域整合,中电国际会“相应的、陆续的把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国电力。”
“我们还在积极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起码要使我们的坑口电站名副其实。她坦言,煤电企业互相渗透合并的状况,尤其是电力行业向煤炭业延伸,将是未来煤电领域并购重组的亮点。
目前的中电国际将业务内容划分为四块:常规的火电、新能源、电力检修、国际化业务。新能源的发展,用李小琳的话说,是异军突起。2006年,通过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搭建了中国电力新能源(00735.HK)这个专业平台,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及相关产业领域。问起做新能源的初衷,她更是兴致盎然:“我们的缘起、核心动因就是一个,不仅给这世界带来光明和动力,还要还子孙后代一个碧水蓝天。”目前,中电新能源的风电、水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业务,在广东、上海、甘肃、江苏、内蒙、黑龙江等多个省区开发建设十分顺利,并已经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她送给我们新作《静水深流》,她说,这本书,是对自己20多年来从事电力行业学习、思考、实践的一个小结,是企业多年来培育历练的文化结晶。静水深流,其愿景是什么?她说,就是成为中国主要的电力供应商之一和蓝筹公司,成为中国电力环保绿色能源企业以及检修产业化的典范,成为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的先锋。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管理实践,没有深厚的企业哲学底蕴,没有风雨中的同舟共济,李小琳就不可能形成这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