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学家为什么容易说错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08:14 解放日报

  ●主持人:记者 龚丹韵

  ●嘉 宾:陆 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新闻背景:近来,中国著名经济学者徐滇庆就“深圳房价赌局”公开道歉。一年前他曾扬言深圳房价肯定要涨,并和持相反意见的房地产研究人士牛刀打赌。如今,网民认为他的道歉缺乏诚意,戏称他为“徐赖赖”,甚至有人表示,徐滇庆应该对听信其预言、蒙受经济损失的市民负责。

  经济学究竟可不可以为一些现象作预言?经济学家的判断究竟能为社会贡献到什么程度?也许需要一次重新解读。

  龚丹韵:事实上,徐滇庆在道歉中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房价要涨。而牛刀,也有人指出可能只是时机上撞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济学的预言,大众究竟该怎么听?

  陆铭:我们需要先弄明白,经济学是如何“预言”的。比如影响房价的因素,也许有100个变量,但是任何一个经济学家,为了让研究可行,只能挑选其中最主要的几个进行分析。而这几个主要变量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选择和把握,结果可能得出不同结论。变量的发展趋势,还受一些偶然因素影响。经济学的预测力永远是概率上的,不绝对。对公众和政府来说,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听不同学者的意见,再自己做判断。

  终极意义上,经济学不是硬科学,预测力无法与自然科学相媲美,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界最大的差别在于,人会做出自己的动态反应。比如你预测房价会跌,结果有人害怕资产缩水,于是采取一些措施来托市,大家一拥而上,买房的人多到一定程度,房价可能又会涨上去。你的预测只是当时情况下的判断,你无法考虑把话抛出去后,这句话本身又会怎样左右涨跌。再比如,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等因素,你分析出股市会涨,但不巧发生了自然灾害,股市跌了,这能说经济学预测错了吗?现实的一些意外不在经济学分析范围之内。如果只拿现实结果,来比对预测准不准,说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那对经济学是不公平的。

  龚丹韵:公众印象里,经济学分析严谨、理论高深,甚至一度出现“经济学帝国主义”,即什么社会现象都能用它条分缕析。照您这么说,似乎经济学的作用一直被大众高估了?

  陆铭:可能因为大家还不太了解真正的经济学,但对经济学需求又高,所以特别期待它能为自己提供预测。这要看对象是哪些领域。资本市场比较复杂,很难预测准确,其他领域好得多。如收入和教育的关系,经济学有较确定的结论,回报率达到百分之几都能算出来。

  真正说来,经济学的任务不是预言,而是解释,找出变量间的关系,指导实践。“经济学帝国主义”是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社会研究方法上走在最前面,把数理分析、统计分析等科学化方法推广到了其他社会学科中。但最近十多年情况反过来了,经济学更多地向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吸收营养。严格算起来,经济学成为经验上能被检验的学科,也是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事。总体上说,这门学科只相当于物理学的婴儿时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众不能对它要求太高。懂经济的人也不能停留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年代,对它分析社会的某套逻辑过度自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