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今天的吴敬琏从哪里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05:09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石剑峰

image

吴晓莲在祖父陈培德(《新民报》创始人)的雕像前

  “祖母邓季惺(吴敬琏母亲、传奇女报人、《新民晚报》前身《新民报》创始人)是对父亲影响最大的人。”昨天,做客《新民晚报》的吴晓莲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女权主义者的祖母,我深为敬佩。”早报记者(以下简称早报):在写这本回忆录性质的书前,有没有研究过您父亲的经济学理论?

  吴晓莲(以下简称吴):我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我在书中一再强调,要知道父亲的经济学成就得去读他的书。确实也有人问我,您对父亲的经济学理论一窍不通,您怎么能理解父亲。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我认为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就已形成了他的人格。大家今天看到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哪里来?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为他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他展现儿时形成的人格、思考。我想,如果他现在是个工程师,也可能做得很出色。所以,我不引述他的经济学理论,也不会影响我和我们理解他。

  早报: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您和父亲相互交流多吗?

  吴:不多。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前后采访了父亲4次。

  早报:您说是“采访”?以女儿的身份还是一个单纯的采访者?

  吴:两种都有,做一下换位思考,一方面他是在回答一个采访者的提问,一方面是通过这样的交流让他的女儿知道家族的历史。我到底如何表达这段历史,他没有发言权,我也不允许他发言。但他真的认为,我们家的历史是和国家100多年来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我把历史写出来。

  上周六,父亲来到《新民晚报》参观,最重要的事是看爷爷的铜像,他也让我们来看,这是很有意义的。

  早报:小的时候,父亲对您谈过祖辈和家族的历史吗?

  吴:我小时候对那段历史完全不知道。在当时,这段历史不算什么光荣史,父亲甚至觉得有一种原罪感。1987年,我第一次来《新民晚报》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了我们家族的历史。但当时我对这段历史并不震撼,只是有一点轻微的好奇心,因为这段历史不是我的事情。但同时,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我们家族还有很多事情我是不知道的,这些朝夕相处的亲人我甚至有点陌生。我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才意识到现在的我和自己家族史连在一起。

  早报:您会为祖辈自豪吗?

  吴:作为心理学学者,我对个体更为感兴趣。所以,这里的“自豪”不是针对爷爷奶奶的伟大事业,而是他们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认为,我奶奶真的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而我爷爷看上去似乎是个和事佬,其实是为中国新闻事业忍辱负重。

  早报:您怎么看您奶奶?

  吴:我觉得我奶奶个人的家史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她成为一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因为有她和同时代人的努力,才为我们女性争下了社会地位。作为女权主义者的祖母,我深为敬佩。

  早报:谁影响您父亲最深?

  吴:祖母邓季惺是对父亲影响最大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生身父亲已经去世,所以都是奶奶来照顾这个家。后来和陈培德(同为《新民报》创始人)结婚之前,奶奶就规定,3个孩子都不改姓,我父亲也从来没有叫过继父“父亲”,一直称他“伯伯”。我父亲说他没有受到继父影响,但我在书中也讲到,父亲娶的老婆在性格上却很像继父。

  早报:您在美国听到有人谈论您父亲吗?

  吴:比较少,也只是通过经常往来中美的中国人那里有所听说父亲在国内的情况。

  早报:在《我和爸爸吴敬琏》中,我们从女儿的角度看到您父亲,那您父亲会自己写回忆录吗?

  吴:父亲一直说要写回忆录,但实在没有时间写,他太忙了。如果他写的话,他会通过自己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开放的历史和前景。如果将来父亲写回忆录的话,正好是互补。

  《我和爸爸吴敬琏》作者吴晓莲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长女,现居美国。吴敬琏母亲邓季惺和继父陈培德系《新民晚报》前身《新民报》的创始人。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