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假洋鬼子致财富流失的体制反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 |||||||||
孙凤忠 据《经济参考报》10月31日报道,英属维尔京群岛财政部长Hon.Ronniekelton定于11月中旬的访华,必将牵动众多民企敏感的神经。这是因为,根据这位财政部长此行的行程安排来看,其意图明显在于对中国有关民企“外资化”的前景进行政策“摸底”。
对英属维尔京群岛,国人其实并不陌生。原因是,来自这个群岛的对华投资企业实在太多了,仅次于香港、超过了美欧发达国家。另外,这些“外商”企业中,许多就是国内企业的“变脸”,换言之,“资本假洋鬼子”通常就是在维尔京群岛实现摇身一变的,国人对此也近乎周知。于是,这位财长的即将访华还产生了一个意外效果,这就是,将中国虚假外商投资的问题再次拉进了国人关注的视野。 报道中指出,借道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国际避税岛设立壳公司,再将境内企业资产注入壳公司,进一步寻求海外上市,近年来,俨然已成为一种风潮。而在这种风潮之下,是大量的、无法准确计算的中国民企优质资产实现了海外大转移。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大转移,实质是“巨额国民财富的流失”。专家还进一步指出,如果类似做法应用到外资并购国企上,国资大量流失海外的风险势必无可避免。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也已被“假外资”彻底异化,而由于大量以外商直接投资名义进入国内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资,实际上还是企业的境内资产,这无形中还虚增了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商引资的虚假繁荣——有资料显示,中国引进的外资中,这种“资本假洋鬼子”已经占到了1/3强,且已经由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迅速蔓延、扩散。这就在造成了“巨额国民财富流失”的同时,还为中国经济发展埋下了诸如应收税收的大幅减少、资本外逃、违法活动等一系列潜在隐患。 “外资化”的中国所面临的风险,显然已不容掉以轻心。然而,任何非常现象背后必有非常之因,正确地找出问题或原因所在,有时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笔者看来,这种非常现象其实恰恰是暴露出了中国深层次的政策性、体制性问题。 毋庸置疑,有关税收歧视、民企融资难、行业门槛限制等诸多问题,随着我们的纵深思考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据知,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除了所谓的“三减两免半”等所得税优惠外,还对特定地区、行业、项目的外资企业做出了详细的、不同层级的税收减免政策规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外国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而资金短缺是民企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而国内银行通常更愿意贷款给外资企业;此外,民企正是由于身份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也受到太多的限制,而这些问题对外资企业统统都不存在。多年以来,外企在诸多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尽管早已广为各界诟病,但至今仍没有改变的迹象,难免让民企心理严重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许正是“所有制歧视”逼着民营资本去当“假洋鬼子”。此外,对外资的普遍渴求心理使招商引资的数量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这也有意无意地为这种“变脸”甚或“变性”行为推波助澜。更有甚者,竟有地方政府、监管机构与企业联合起来实施这种“变性”计划。 中国国际商会仲裁员马少波说,“有序放开国内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尽快回归其配置资源、价值发现的本来功能,让民营企业在国内也有同样的发展空间,是遏制民企‘外资化’的治本之策。”笔者以为,此言切中肯綮。事实上,投融资体制、证券市场制度等改革的滞后,以及明显带有“所有制歧视”色彩的双重税收体制、行业门槛限制、融资门槛限制等的至今盛行,这些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问题,正是需要我们关注并下决心尽早扬弃的。说到底,这还要求我们在对民企的“外资化”运动所引发的资本外流暗流保持高度警觉的同时,对市场经济的永恒主题——透明、公平和秩序,也必须做到真正领悟。惟此,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