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还欠缺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07:09 新京报 | |||||||||
世界银行最新公布了《2006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在世界155个国家或地区当中,中国内地的经商环境排在第91名,处于中下游水平。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欠缺了什么,按照世界银行专家的看法,中国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和经营许可的法律环境中存在许多障碍。这个评价无疑是比较客观的。 融资困难至今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而过于苛刻的法律禁区是造成中
中小企业的经营许可也是人们诟病的一大问题。以企业开业注册为例,在澳大利亚需要2天时间,新加坡需要6天,中国香港需要11天,中国内地多数地方则需要约30天,这意味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开业注册成本大大高于以上国家或地区。另外,中小企业还有很多的行业进入限制,尽管一些行业开始允许中小企业进入,但由于设置的门槛过高,中小企业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及。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中小企业的产权保护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项调查表明,90%的企业主对自己的财富增加心有余悸,希望私有财产进一步受到法律保护。对于私有财产可能被侵害的原因,50%的企业主认为在于法律保障不完备。有人测算了49个国家保护外部股东和债权人免受侵占的法律,发现对投资者的保护越好,资本市场就越充分,就越有价值。而中国的法律至今仍然对保护私有财产不够坚决。 中国急需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根据对《2005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地分析,如果一个国家从企业经营环境最差的25%组跃升至最佳的25%组,其年经济增长率可提高2.2个百分点。土耳其和法国就是一个例证:两国政府2004年都缩减了企业的开办时间和费用,结果新注册的企业数上升了18%.斯洛伐克改革了贷款抵押法规,导致私营企业的银行贷款额增加了10%.可以这样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是机制上的差异,换言之,中国在机制(尤其是法律制度)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制度瓶颈使我们的各种要素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也使我们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上大显身手。制度不是万能的,但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们最缺乏的是具有激励功能(同时具有约束功能)的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改善其经营环境,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民间金融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这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明华(北师大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