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扬: 中国一定会率先走出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7:08  上海侨报

  本报特约供稿 金焰 发自北京

  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似乎在全球范围内有愈演愈烈之势。身处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中国经济,是否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大船,能否把握正确航行方向?而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提振计划,又将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均为海内外所瞩目。时近岁末年初,本报特邀请多位重量级、智囊级和具有海外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官员,盘点2008年、前瞻2009年中国经济大势,就相关问题进行系列访谈,为海内外华商投资中国起一些指引和导航作用。本期,首先邀请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扬对国内、国际经济的盘点、分析。 

  李扬简介

  李扬,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银行、金融市场、财税。李扬是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 PECC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若干省政府顾问。1992 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扬曾4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已出版专著、译著 23 部,发表论文 400 余篇,主编大型金融工具书 6 部。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以上研究项目 40 余部。

  任中国央行货币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智囊学者李扬,盘点起2008年中国经济,感慨系之,称面对考验,中国只有做好自己的事,度过经济危机的难关,因为国际上没有“雷锋”。

  先止血,之后再寻找病因,之后再开药方,再治病,这需要一段时间。

  当两个道理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就要看哪个是大道理,哪个是小道理。

  无论是实现城市化还是实现工业化,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投资。

  因为现在美国问题很多,大家谈金融危机谈的都是美国的事。是稍微翻翻英国的事、欧洲的事、日本的事,比美国的事情要大得多。所以实体面决定了美国经济事实上是相对好一些的。

  一般来说,危机的时候,很多激进的金融改革措施都会停顿,我们现在事实上是在停顿。

  担任中国央行货币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智囊学者李扬,盘点起2008年中国经济,感慨系之,称2008年的中国经济,堪称“跌宕起伏”,然而面对考验,中国只有做好自己的事,度过经济危机的难关,因为国际上没有“雷锋”。他更乐观预测,中国一定会比别的国家好一点,一定会比别的国家率先走出这个衰退。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上海侨报: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危害目前也在向实体经济绵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欧美各国已经相继陷入衰退当中,您认为这轮衰退会持续多长时间?外部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会不会把中国引入一个通缩的阶段?

  李扬: 这次危机看起来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国内国外都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危害。现在看起来金融危机如果非常剧烈的话,一定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所以我觉得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认识恐怕要从实体经济中寻找它的答案。因为金融危机进一步引发了实体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中的一些领域进一步下滑,也是不足为怪了,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

  如果说是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交织的话,延续的时间恐怕不会很短。大家比较乐观的是两三个季度,然后说是五个季度,现在看三五年都是有可能的。目前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亮点,因为走出危机一定是哪个领域特别有希望能带动整个经济走出危机,现在还看不出来。先是止血,止血之后再寻找病因,寻找病因之后再开药方,再治病,这需要一段时间。

  全球的这种状况对于中国当然是有影响的,我们恐怕还应该这样客观地看,中国的经济尽管对外依存度是比较高的,大概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全球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远不像所想的那样大。因为比如说依存度,我们算的是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中国的进出口大量的是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占的比重就远远没有那么高。加工贸易影响的主要是就业,所以在中国经济下滑比别的国家要好得多,但是失业非常突出。

  这个失业问题,由于我们国家的统计过去有很多的农民工,他就业、失业都不在统计范围内,所以情况可能比统计数字所显示的要严重一些。既然是中国的问题,相当多是中国自己的事,所以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恐怕还是表现最好的。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能够比较快地奏效,所以不说一枝独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措施,会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作用,当然要等,不可能说立竿见影,我估计明年下半年就会有所好转。

  上海侨报: 国务院采取了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刺激政策,您认为中国目前的保增长依然依靠内需和外需投资,这样会不会重蹈1998年的覆辙?

  李扬: 投资问题是一个被大家搅得比较乱的概念,它应该有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是经济增长方式。很多人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比较粗放的,主要指的是两点,一个是说投资拉动增长,一个是说出口拉动增长。如果就出口,就投资领域自身来说不是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角度,我们国家有很高的储蓄,国民经济大循环的时候,当国民收入产生之后,扣除消费就是储蓄,储蓄必须转化为投资,否则的话下一轮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所以从平衡储蓄的角度来说,投资又是必要的,出口也很必要。

  这是两个道理,当两个道理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就要看哪个是大道理,哪个是小道理,后者是大道理。国民收入产生之后扣除消费剩下那么多储蓄,那么多储蓄要有出路。

  有人说靠增加消费,这等于是反复,因为我们说储蓄就是扣了消费之后的,只剩下投资和出口。在这个意义上,大道理现在占上风,我们还是需要有投资的拉动。

  是否可持续?我觉得可持续的把握是比较大的。因为中国在一面有很高的储蓄情况下,另外一面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区域情况不同,沿海地区恐怕已经完成了,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都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总体来说我们还在中后期,工业化还要进行几年。

  与它相关的还有城市化,我们有一半人口是农村人口,农村人口要过好日子,要成为城里人,这样的要求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城市化还要开展很多年。由于有城市化、工业化的要求,无论是实现城市化还是实现工业化,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投资。

  上海侨报: 我们现有的财政资金足以支撑这个4万亿计划吗?有一个说法要发行长期的建设性国债。

  李扬: 这个问题搞得比较乱,因为我们做经济分析是把一个国家分成3个主体:政府、企业、居民。

  政府其实是很复杂了,政府作为一个主体跟企业和居民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中国政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帐,依凭政府的行政权力获得的资金以及以政府这样一个行政管理者的身份支出的资金并没有概括在一个统一的帐里面。所以我们看到有预算内、预算外,还有体制外。所以如果仅看预算内,去年安排还有赤字。但是如果把预算外、把体制外加到一起的话,中国财政这几年实际上是盈余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