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滇庆:以城市市场激活村镇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14:08  中欧商业评论

  可以考虑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将民营银行设在农村,最好是在贫穷的“老少边”地区,同时允许他们在临近的大城市开一家分行,用城市中的分行获得的利润补偿农村金融

  徐滇庆

  银监会在2006年底宣布开放村镇银行,可是民间资本对此犹豫彷徨,缺乏积极性。截至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只出现了26家村镇银行。相对于7亿农民来说,这么几家村镇银行只能聊胜于无,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要。

  目前,全国有3.2万家农信社,如果一家村镇银行顶替15家农信社,大概需要2 000家村镇银行。按照目前的速度,何年何月才能为农民打通融资渠道?

  过去的思路有问题

  从2000年学者们提出必须开放民营银行以来,8年过去了,为什么金融制度创新进展缓慢,农村金融渠道依然不畅?实践证明,过去的思路有问题。

  第一,有些人主张“花钱买机制”,直接向农信社注资,帮助他们解除债务包袱,从而激活农信社,打通农村金融渠道。这种设想在哲学上站不住脚。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仅仅是变化的条件。改造农信社的决定性要素是农信社内部的人,以及由这些人组合形成的机制。在全国3.2万家农信社当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注资对好的农信社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但是对其余三分之二的农信社基本不起作用。那些好的农信社即使不注资也可以通过整合、重组,直接转换成村镇银行,但是对于大部分农信社来说,单靠注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那些人,机制还是原来的机制,如果不解决人的问题和内部机制设计问题,这些农信社不可改造。

  第二,在许多地方试验小额贷款,取得了一些成绩。其实,由于资金成本太高,缺乏利润,小额贷款和只贷不存的基金会一样,基本上属于慈善性质的扶贫行为。我们高度评价这些行为,希望它们能延续下去,但是,靠这些慈善行为不足以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这些机构缺乏可持续性,缺乏内生的激励机制,很难在更大的规模上推广。

  第三,请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打通农村金融渠道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能够担当这些任务,当初何必大规模地撤出农村?他们的体制不适应农村金融的需要,大马拉小车,缺乏灵活性。汇丰银行跑到湖北随州办了一家村镇银行。一年多了,干了些什么?除了为汇丰银行获得一些广告效应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推广的经验。

  按照老的思路摸索,白白浪费了好几年时间,几乎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今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关头了。目前,大规模开放村镇银行的时机仍然不成熟,但是针对制度创新的试点工作必须抓紧。只有通过试点摸索经验,完善和检验新的监管法规,才能为全面开放村镇银行创造条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