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建:警惕内外需紧缩双碰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02: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王建

  作者认为,中国经济最怕的就是在“十一五”中期出现“内外需紧缩双碰头”,因为需求的紧缩力度会加大,“滞胀”也会更明显,现在看来,“双碰头”的可能性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

  中国经济在今年能否经受住考验,继续保持较快、平稳的增长,宏观调控是关键。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产品短缺,而是过剩,但过剩的后面是分配,所以只要通过调整国内的分配关系,采取大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各种措施,过剩的产品就有市场出路,经济增长就能持续。

  四因素引发“滞胀”风险

  我一直认为“十一五”中期有四个因素可能会导致中国进入“滞胀”局面:一是由于人口增加而耕地减少会推高食品价格,所以会产生推高消费物价的因素;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会打击股市,大量国际游资会从股市向大宗商品市场转移,中国的输入型通胀会越来越明显;三是本轮投资到2007年下半年进入尾声,到2008年中期会明显回落,当投资需求回落而产能大量释放,会显著改变总供求的对比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四是美国房地产泡沫所累积的危机迟早要爆发,如果在“十一五”中期出现,则会导致中国的出口显著萎缩,也会导致中国的经济速度减低。在这四个因素中,前两个因素是引起“涨”的原因,而后两个则是引起“滞”的因素。

  目前是“十一五”第三年,已到了中期,上面所说的四因素可以说已经有三个兑现了,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格局也已隐现。

  例如,去年工业增长的高峰是6月份,当时的增长速度是19.4%,但是到11月已下降到17.3%,这个速度虽然不低,可必须注意的是,2006年四季度是一个工业增长的低谷期,平均增速只有14.6%,是在一个低谷上还减速。2007年一季度是一个工业增长高峰期,平均速度是18.5%。如果去年四季度的减速格局在这个高峰上继续维持,今年一季度的工业增长指标一定会不好看,特别是还有年初以来风雪天气和煤电形势的影响,一季度明显减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双碰头”可能性加大

  我认为,中国经济最怕的就是在“十一五”中期出现“内外需紧缩双碰头”,因为需求的紧缩力度会加大,“滞胀”也会更明显,现在看来,“双碰头”的可能性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

  虽然从去年的投资速度看,还没有显著下滑,但有两个趋势还是可能反映着投资需求的下滑。一是到去年12月,投资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9.6%,而三季度平均还是26.4%;二是新上项目投资虽然去年前11个月累计增长率仍高达28%以上,但2006年同期的增长率是3.7%,所以2007年的高增长率明显与2006年的低谷相关。遇到这种统计基数起伏比较大的情况,应该把两年数字相加再取平均值,而平均值是16%,这和2003年上半年70.5%增长幅度相比,明显可以看出是投资周期末尾的特征,而且,2006年新上项目投资的走低是有政府调控因素在内,去年则没有这个因素,更可以感受到投资内生性走低的趋势。

  经济明显减速的可能还是在今年年中时最大,因为美国的“次债”高峰就是在今年2、3季度,由美国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动荡会更剧烈,美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减速也会更明显。从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看,去年12月份美国居民的收入增加了0.5%,消费支出只增加了0.2%,说明美国居民已经在次债风波影响下开始显著收缩家庭支出;美国四季度出口增长3.9%,进口只增长了0.3%,也说明美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逐步收紧,这些都会对今年中国的出口需求产生很大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6.8%上升到7.9%,对去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高达2.7%,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度已经很深。从各类产业看,有些产业如果不是外需拉动,可能已经明显陷入严重过剩了,例如去年钢铁产业的新增产量中,有85%是面向出口的。如果今年的投资需求有明显下滑,而产能继续大规模释放,外需又不能有效拓展,经济减速就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