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严先溥: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能否被高油价拖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4:52 《中国金融》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带来严峻考验,它使得消费者能源开支骤增,通过行业传导影响到其他多个行业的发展,并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 严先溥

  2008年新年伊始,国际油价便一度跃上每桶100美元的关口。作为上游产品的成品油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对全球经济已经或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其所产生的负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高油价已成为人们前所未有关注的焦点之一。油价飙升直接带动汽油和取暖油等成品油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涉及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将会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给经济运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油价飙升产生的负效应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

  当前,“煤、电、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石油产量自 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7亿吨左右。目前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更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已接近5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我国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只占全球的2%左右,我国石油供给难以保障国内旺盛的石油需求。

  IMF报告指出,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80美元后,发达工业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被拉低0.6%。一项研究表明,国际油价每变动1美元/桶,将影响我国GDP相应变动0.046个百分点。可见,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的冲击不容小视。

  高油价使得消费者的能源开支骤增,从而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

  近几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油价飙升。2003年,北京地区93号汽油的价格每公升3.02元,如今已经涨到了每公升5.34元,4年内涨幅达76.8%。油价多次提高,使得多数家庭的养车成本提高了35%~65%。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驾车人中,有98%的人表示油价持续上涨后,会考虑适当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

  此外,高油价将使对消费起巨大拉动作用的汽车市场受到冲击。持续上涨的油价已经在左右人们的购车计划。调查显示,一些对油价变动敏感的消费者往往是打算购买档次较低的私家车,油价上涨将会推迟甚至打消他们的购车计划,80%的人表示,油价上涨影响了他们的购车计划,其中36.6%的消费者会考虑推迟购买。

  需要指出的是,高油价正在使居民的正常消费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由于高油价而将减少外出,缩减其他开支,从而对消费产生抑制和不利影响。在个人消费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时候,高油价将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

  高油价将通过行业传导制约其他产业发展

  受油价上升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农业、建筑建材、汽车及机械制造、轻工、电子通信等。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故民航业受油价上升影响最大。我国是农业大国,油价上升直接影响农田水利所用的柴油成本上升,间接影响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农业受油价上升影响也很大。建筑、建材行业,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竞争激烈向下游传导价格能力较差,高油价直接引发其生产成本上升,行业毛利迅速被压缩。持续的高油价使消费者担心用车及新增机械的用油成本增长,对汽车及机械制造业产生负面影响。总之,高油价通过行业传导会制约其他相关产业的增长。

  高油价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带动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一般而言,石化产业链中的所有产品划分为原材料、工业中间品和消费品三类。根据这一划分,石油价格的传导途径有以下两种:

  传导途径一: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油气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交通运输业价格、用油工业品价格、居民燃气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E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传导途径二: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中间品价格→以塑料、橡胶、化纤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CPI。

  国际油价的不断上升将直接导致我国用汇大幅增加,同时会引发电力、煤炭、化纤、棉花、金属、建材等相关制造业原料价格上升,原料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引发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如果控制不当会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另外,由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原材料价格上升会影响到制造业企业效益,进而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CPI上升0.8个百分点。专家分析,油价因素占(国内)整个物价指数(CPI)比重约为5%,如果成品油价格上调10%,将拉动物价上涨0.5个百分点。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