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唐岫立:美元贬值增加了稳定人民币预期的难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4:45 《中国金融》

  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加速,加剧了“热钱”涌入我国的局面,增加了我们稳定人民币预期的难度。

  作者:唐岫立

  2002年以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总体呈现贬值态势。在高科技经济泡沫破裂以后, 美国为了避免经济衰退而减税和维持超低的利率,并一直鼓励过度消费,导致其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目前高达8000多亿美元的经常项目赤字和约2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占美国GDP的比重超过7%。美元长期贬值有利于减少贸易逆差和减轻美国巨额的对外债务,美元贬值是美国政府“善意忽视”外汇政策的结果。

  受住房市场降温和次贷危机影响,2007年9月、10月和12月,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加剧了美元贬值,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连创新低。美元兑欧元跌破1.48∶1的历史低点,兑英镑跌至26年来的最低水平,对韩国圆、新加坡元等亚洲货币也创下10 年新低。6年来,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了13%。同时,美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明显增大,美国2007年12月的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IMF已将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调整为1.9%,比原先的预测下降了0.9个百分点。鉴于这些情况,美联储利率政策目标从以控制通胀为主转向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进一步降息才能防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加速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2%,其中 2006年升值3.35%,2007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全年达6.9%,2008年仍会以较大幅度升值的预期也在形成。人民币面临多方面升值压力,而近期美元的大幅贬值,更增加了稳定人民币预期的难度。

  美元大幅贬值使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和对外贸易等问题上面临更大压力

  美元快速大幅贬值,造成主要盯住美元的亚洲货币对欧元“间接性贬值”,美国的贸易逆差向欧盟转移。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不及欧元等货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2%,但对欧系货币不同程度贬值,对欧元贬值超过7%、对英镑贬值约3%,我国已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进口来源,欧盟开始跟随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外贸政策施压。

  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对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欧美国家贸易保护情绪愈演愈烈,在反倾销、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不断施压,特别是以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为由,对我国出口的食品、日用品、玩具等多类产品采取限制或禁止措施,并引起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反应。中国产品安全问题一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和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与有关国家利益冲突将更加明显,欧美“中国人民币汇率操纵论”、“中国贸易进行不正当竞争”、“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等“中国经济威胁论”可能进一步升温,我国对外经贸环境将更趋严峻。

  美元贬值输出流动性,将加剧“热钱”涌入我国的局面

  美国正进入新的降息周期,欧盟、日本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对欧盟、日本利差优势不断缩小,会使美元资产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大量国际资本将流出美国金融市场。2007年8月,美国资本流出达到创纪录的1630亿美元,比2001年3月创下的前纪录高点超出了423亿美元。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大量从美国流出的国际资本倾向于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作为“避风港”,这对希望通过加息来降低内部流动性的新兴经济体构成极大压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并且这种格局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会长期保持。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等矛盾迫使央行渐次加息,中美利差已从2007年年初的2.46个百分点发展到目前基准利率倒挂0.64个百分点,这可能成为“热钱”继续涌入中国的“催化剂”。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不仅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催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泡沫,也将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继续推高人民币汇率。

  美元贬值输出通胀,加大了我国物价水平上行的压力,也为平抑顺差增加了难度

  受美元贬值影响,首先,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和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创出848.6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其次,随着全球粮食减产和粮食能源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全球主要农产品进入供求紧张阶段。截至2007年11月,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5.3%、 48.7%、43%。2007年世界粮食库存量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供需矛盾难以有效缓解,在能源和化肥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粮食价格易涨难落。第三,贱金属、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也将上涨或维持高位。同时,由于国际市场对主要原材料需求旺盛,国际贸易活跃,国际海运价格加速上涨,推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扬。我国是能源、粮食及矿石等原材料进口大国,原油和铁矿石进口依赖度约为50%,每年进口的大豆、棉花总量分别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成本,最终会体现在物价上。而央行为了抑制物价上涨采取的加息政策,又会成为“热钱”继续流入的诱因。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