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柏松:日美贸易摩擦战的教训与启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金柏松 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的日美贸易摩擦战,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笔者有幸亲历了1980年代日本经济的繁荣,也见证了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及由此带给日本的一连串灾难。日本经济失败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既有表层原因,也有深层次结构性缺陷。但是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因是产生日本经济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日美贸易摩擦战的外部原因 1.广场协议限制了日本政府调控经济能力。 针对日本贸易从1970年代起顺差持续扩大和美国贸易严重失衡(逆差占到GDP6%以上,美国政府认为超过2%就不正常,超过4%就是严重失衡),1985年美日德英法五国通过广场协议,同意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让高估的美元实现软着陆,同时为了维护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防止美元暴跌、体系崩溃,要求各国政府、央行必要时给予支持。这意味着各国在一致干预汇率市场、指导民间金融机构抛售美元资产的同时,还需要执行低于美国利率的金融政策,以便让国际资本继续流入美国,且保持净流入。此后我们看到日元连续10年升值,从1∶240升至1∶79,升值幅度67%。期间日本政府一直坚守广场协议,有时明知美元资产在贬值,也不得不指导日本企业大量购买美元资产。例如,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发生暴跌为了支持美元地位,日本当时的大藏省立刻指导日本企业托市。类似情况还有1986年,当年日本经济经过短暂衰退开始复苏,1987年、1988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本应适度收紧银根,但为了保持对美协调政策,日本央行利率仍然保持在低于美国的水平。结果刺激日本企业过度扩张,出现经济过热。进而在过热经济烘托下,低利率政策导致日本国内资金供给出现大量剩余。同时日元升值和外汇储备增加以及升值的预期,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日本,内外资金大举进攻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疯涨。据报道,日本全国的房地产总值可以买下7个美国,日本皇宫地产价值可以买下美国加州。显然,遵守广场协议,捆住了日本政府和央行手脚,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一定程度失控。 2.广场协议堵住了日本经济复苏出路。 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走势不仅一直在削弱日本产品竞争力,而且还隐含有某种特殊目的。仔细分析,人们会发现在日本经济依靠出口带动恢复的关键时期,美国就会有针对性地诱导日元急剧升值,直至限定住日本出口增长。这等于从外部封堵了日本经济复苏出路。事实上在1993年和1995年,日本经济曾两次出现复苏的势头,而带动经济复苏的动力是日本的出口。但美国政府频繁地进行市场干预,压日元急剧升值,日元分别升至1∶100次高点和1∶79最高点,日本出口增长速度随之放慢,经济复苏中途夭折。战后日本经济共经历过13次循环,平均一个循环50个月,两次复苏夭折就等于失去10年。 3.广场协议让日本忍受损失却不能自主避免。 美国金融机构掌握有大量国际流动资本,能左右汇率走势。在美国政府干预下,美各大金融机构带头大量卖出美元,买入日元或其他货币实现美元贬值。这意味着美国机构在不断地卖出贬值资产,买入升值资产,实现新增资产和既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美元国际地位,日本政府必须按照协议指导日本金融机构适当进行反向操作,即放弃购买升值的日元资产,去购买正在贬值的美国国债、股票、房地产等等,眼睁睁地看着新增资产和既有资产不断贬值。 美国对日经济强硬政策的背景 美国难容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1980年代,日本经济不仅规模大、增长快,而且以出口带动“挤压”了美欧国家发展空间。相形之下美国经济长期受到贸易、财政和消费三大赤字困扰,滞胀局面难以摆脱。随着洛克菲勒总部大楼落入日本人手中,有人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正面临着与大不列颠相同的命运。日本评论家则断言“21世纪将是日本的世纪”,“10年后的日本经济将空前繁荣,可以成为美国的兄长”,“日本将有实力买下美国”。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则叹息“冷战结束了,输的是苏联,赢的却不是美国,而是日本”。1980年代末在美国,“日本威胁论”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以此为背景,冷战刚结束美国立刻致力于寻找安全资源,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扭转对外经济失衡。同时也正是因为苏联解体,美国才有选择余地,“整顿西方阵营的内务”,对日采取强硬政策。 美国反复、强烈地要求日本开放封闭市场都无效,最后采取外部封堵措施,痛下杀手。战后美日贸易一直发生摩擦,最初从1960年代的纺织品等个别产品、个别领域开始,至1970年代扩大到钢铁、机械、化工,1980年代几乎扩展到所有主要产品和主要领域。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日贸易磋商也不断升级,直至1990年代两国政府之间商谈结构性协议,就两国之间经济关系几乎所有议题进行全面磋商。 美方先后提出:要求日本调控进出口增长速度,减少顺差;要求日本废除大店法,允许美国商业企业进入日本市场;要求日本改革固定的、具有排他性的企业合作关系等等。美国政府提出的这些要求,体现出一种典型的西方思维和西方经济理念。同样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日本对西方经济理念并不陌生。日方辩称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规则衡量,日本市场非常开放,无可指责。的确,对照国际规则,从表面分析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除了对少数农产品实施保护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领域非常开放,关税极低,几乎无懈可击。然而事实上,当外国产品和投资进入日本市场时,会遇到各种障碍。这些障碍有些是隐藏在政策实施细则里,仔细分析才可能发现;有些是日本行会、商会的一些不成文规定在起作用;有些是企业之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存在排斥外来竞争特性;更有甚者,在岛国意识主导下,日本国民第一价值观就是讲究团结。团结就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排斥外来竞争,就是不喜欢购买外国产品。这令美国非常恼火,既不能依据关贸总协定诉讼日本,又做不到从内部全面、彻底地了解情况和制定出有效的对策,美国感到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甚至对日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强迫日本政府让步。如要求日本汽车出口实行自主限制;要求日本半导体出口设定目标等等。每逢这种时候,日本总能巧妙地想出对策,以一些表面让步与美国达成协议。事后美国政府很快就会发现日本的让步不过是一种象征性意义,对扭转全局不过是“杯水车薪”。总之,美国对日磋商,尽管软硬兼施,反复施压,希望能打开日本市场,可结果收效甚微。这令美国非常恼火。最终被逼无奈,只好在外部封堵,以逼日元升值为手段,封堵日本产品出口,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和衰退。(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