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杨鸿玺:西方国家是如何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9:45 中国经济时报

  -杨鸿玺

  西方国家的能源战略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立足国内、内外兼修,高度重视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多方推进开发新能源、推行新技术,尽可能以国内能源安全降低能源国际依存度和国际风险。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战略石油储备可用90天左右,布什在2007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呼吁到2027年将石油储备量增加一倍。日本政府主导建立的石油储备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储备可供使用80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总共可应付半年以上。英国也维持着近70天的石油储备。

  大力推行节能新技术、新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许多国家设立政府节能主管机构,出台节能法律和法规,如美国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澳大利亚的可持续能源署、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节能办公室等;日本有《节能法》,美国有《国家节能政策法》,加拿大出台了《加拿大节能法》。发达国家还将能效标准作为重要的节能法规形式,实行能源环境税,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的开发应用,2006年初布什提出“先进能源计划”,为清洁能源研究增加22%的研究投入。

  大力推进国内能源多元化,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加拿大生物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加拿大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约占32%,天然气和水电分别约占25%,煤和核电分别约占9%。核电在美国的电力生产中的比例高达22%,2003年再生能源消耗已经占美国能源消耗的6%。2007年美国风能发电规模将在上年27%的基础上继续增长,涨幅预计为26%。日本的替代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温差能、废气物发电、

燃料电池、生物发电、雪冰热量利用等,日本尤其重视发展核能,2007年3月,日本内阁通过了能源政策修正案,规划重点开发下一代核技术,目前其核能发电能力为30%,预计将提高到40%以上。

  世界大国为获取稳定可靠的能源,动用各种手段展开竞争,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在中亚,美国策划从里海经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到达地中海的“西线石油管道”,同时考虑从土库曼斯坦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入阿拉伯海的“南线石油管道”,以绕开俄罗斯的控制。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普京2002年提出建设欧亚能源联盟,力图从资源、管道、市场等方面全面控制中亚能源。2007年5月普京访问中亚,进一步密切了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联系,不仅抵制了美国的插手,而且也在防止其他大国进入方面占据主动。在中东,美国基本主导着中东石油供应。

  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之间围绕油气问题经常发生不愉快。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世界能源进口大国之间不断围绕石油定价权斗争,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谋求操纵国际

石油价格,为此不惜纵容自己的对手俄罗斯抗衡“欧佩克”。日本与中国、印度之间也存在能源竞争。2007年3月,日本内阁批准能源政策修正案,明确将中国和印度视为其能源供应需求的最大竞争对手。日本在修建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东海油气问题上与中国展开争夺。日本还不惜得罪美国盟友而与伊朗达成重大石油协议。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

  大力开展能源外交,力求能源供应国和供应渠道多元化,重视能源供应通道和军事力量建设。美国能源外交着眼于以本土为中心,确保从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的石油进口,涉足中东、中亚、非洲等其他石油蕴藏丰富的地区,同时与其他大国展开竞争。日本年消费石油2.4亿吨,其中2亿吨要从中东进口。日本重点维持中东石油进口安全的同时,大力投资中亚、俄罗斯和非洲。日本还重新提出要提高在石油丰富地区的原油自主开采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40%。欧盟对石油的稳定需求量为每年6亿吨,对外依存度也非常高。目前,欧盟国家天然气供应的44%来自俄罗斯,27%来自阿尔及利亚,挪威提供24%。而原油供应18%来自俄罗斯,28%来自中东。印度国内石油年产量为3700万吨,而需求达1.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0%,在依靠伊朗、俄罗斯和缅甸等周边油气资源的基础上,向非洲和拉美扩展。

  大国的能源外交因国情不同而体现出各自特性。美国能源外交注重现实主义和实力后盾,高度重视能源维护的军事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对世界重要海峡和运河的控制。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在军事方面也投入很大。日本政府以经济援助为先导以改善形象,企业随后跟进;日本强调外交的中立性,避免被划入美国阵营。俄罗斯能源外交带有平衡色彩,在继续稳定欧洲市场的同时,大力开辟非欧洲市场。

  对中国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在油价高位时有必要进口石油满足发展需求,但只有在未来的油价低位,才适合考虑增大购买量进行石油储备,同时还要注意逐步争取

国际油价发言权。

  (作者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