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黄少安:经济过热但不严重 反对物价补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 07:31 新浪财经

  关于宏观经济的几点看法:

  经济过热但是不严重,继续抑制投资,反对物价补贴

  黄少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1,是不是现在有更大压力采取进一步措施改变负利率状况?

  上半年CPI的上涨幅度当然不可忽视。我们知道,CPI是不包括房地产价格的,如果加上房地产价格,物价上涨幅度还要大。利率实际为负的状况如果继续恶化,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应该改变这一状况。目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措施是加息和减免利息税。我认为:针对目前的经济有些过热状况,加息是主要的措施,可以同时取消利息税。不过,免除利息税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是不是主要的。因为:第一,目前我国经济过热的根源是投资和出口(根本上还是投资)过热;第二,我国居民消费历来对存款利息率(包括利息税)变化不敏感,而在储蓄和投资之间选择时对存款利率敏感。几年前开征利息税,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或抑制储蓄)、增加财政收入。但是,这些目的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既没有刺激消费(对利息税不敏感),也没有增加多少财政收入(约占2006年财政收的1.2% ),投资的增长与利息税也基本上无关,倒是股市价格的上涨把居民储蓄存款拉出来了。如果说几年以前开征利息税理论上还有道理(尽管实际作用不大),取消也没有充足理由, 那么,现在已经是经济过热了,正好是一个取消的时机。尽管我国居民的消费实际上还是不足的,但是,继续征收利息税也不起作用。 加息和取消利息税能改变负利率状况,从而能抑制投资,但是不会影响消费,因为本来消费对利率不敏感。

  2,综合地看,

中国经济目前是“过热”,但是,不是“严重过热”,大可不必惊慌。

  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当然需要综合地看。我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总体上是过热,但是还不是严重过热。判断是“过热”的理由是:已经超出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物价上涨趋势;为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作为普通老百姓,判断经济热度的简单而直观的依据就是:如果物价上涨、所有交通工具都拥挤,肯定过热。“不是严重过热”的理由是:我国经济处于快速成长期,甚至可以说是起飞阶段,中国有广大的国内市场支撑,GDP增长速度长期保持1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综合看这一次公布的数据,虽然GDP上半年增长11.5%,CPI上涨3.2%(其中6月份上涨4.4%) ,但是,投资与去年同期比是回落的,这是一个重要指标。经济过热的根源是投资过热,投资过热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一定时滞后才是消费品价格上涨。我国去年和更早一些采取的一系列抑制投资的措施,已经发生作用------抑制了投资,GDP、CPI等指标是过去已经过快增长的投资的一个滞后和惯性反应,这些指标的回落,还需要一定时滞。只要投资回落或被控制,这些指标就会回落或者被控制。所以,综合地看,我国目前的经济是过热,但是还不严重,而且已经得到了控制,因为投资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3,如何看待物价上涨?

  物价下降一般只能发生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而物价长期不动,也是不正常的。前几年中国连续几年的高增长速度、低物价上涨速度也稍有一点不正常。而且,今年以来的CPI的上涨并不一定是坏事,是对前几年低物价的反动或矫正。当然,作为消费者,巴不得永远不涨价,最好什么都免费。可是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增长越快,一般情况下,物价也会长得更快。连续多年的高增长,特别是2005以来已经出现的投资偏热,经过一段时期后,必然推动CPI上涨,否则就是不正常;

公务员和企业员工工资大幅度增加(全国平均超过20%),特别是公务员工资涨得幅度很大,大大超过GDP增长。工资上涨是要推动CPI上涨的;农产品以及以它为原料的食品价格上涨既是必然的,也总体上有利于农村和农民,所以,不一定是坏事。

  4,针对目前已经过热的中国经济,该怎么办?

  去年我们说经济偏热时,很多人不信,前几次过热也是:开始总有人不信。前面已经说了,是过热,但是不严重;物价上涨具有必然性,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不等于不要重视经济过热和涨幅趋大的物价。不重视就会变得更严重。作为中央的宏观政策,最关键的是要继续控制投资增长。尽管投资增长势头已经得到抑制,但是,仍然是

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关键,因为:第一,物价上涨、出口高增长、资源和环境压力大,都是根源于过快的投资增长;第二,投资增长是最难控制的,控制以后是最容易反弹的。这根源中国现行的体制。在现行体制下,所有的各级地方政府都有着加大本地区投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而且都有一定对策规避中央的抑制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 各级政府每当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在年中或年终总结时,常常会说,“在中央实施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经济增长多少”。所以,中央的调控措施,必须围绕抑制投资增长展开和安排。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加息和废除利息税都属于这类措施。还得依靠行政手段(威慑其“乌纱帽”)抑制地方政府官员的投资冲动。至于已经实施的对低收入居民的肉价补贴之类的措施,没有意义,会使政府很被动。因为,第一,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了,消费品价格随供求变动而变动,是居民应该适应的。物价补贴是反市场措施;第二,猪肉等商品,具有很大的替代弹性,居民(包括低收入者)在肉价高时少吃一点并没有多大影响;第三,如果肉价涨了补肉价,那么,粮价涨了补吗?白菜涨价补吗?。。。。。。如果都补,财政不堪负担,更坏的是:我们在体制倒退,不相信市场,在重新唤起老百姓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欲望和观念-----只要物价涨就盼望政府补贴,不补贴就有意见,认为政府不关心民生,这会让政府很被动;第三,政府真要关注民生,就要关注到最主要的问题上。现在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最重要的是最低收入保障、医疗保障等。政府为什么不用物价补贴的钱充实到保障基金,从而提高保障水平和扩大保障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