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文魁:关注居民投资及家庭经济行为的新走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0:01 北京日报

  提问与答疑 正确认识和科学引导居民投资及家庭经济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健康的致富环境,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新任务

  文魁

  读者点题

  编辑同志:您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及家庭投资意识逐渐觉醒,投资热情不断高涨。炒股,炒金,购买基金、房屋等一切有升值空间的物品,即“钱生钱”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那么,该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居民及家庭热衷投资的行为,这种家庭经济的新走势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地引领居民投资及其家庭经济行为呢?能否请有关专家对此做些探讨。谢谢!

  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8号刘瑶本刊特请首都经贸大学校长、教授

  文魁做答

  本文核心观点

  ●非理性的投资,不看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只关注价格的波动方向和波幅,谋取短期暴利,投资异化为投机。投机会促成市场价格信号的混乱

  ●家庭投资只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为投资而损害消费,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实现家庭内消费与投资的和谐

  ●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些政策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提升了市场信心,也将使家庭投资得以一个健康的环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迈进,中国的家庭经济行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作为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广大人民群众更是表现出对财富增加的空前热情。城乡家庭经济行为色彩斑斓、多种多样,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新的家庭经济行为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既有科学的,也有非科学的;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其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实惠,有的会起积极作用,有的则会起消极作用,特别是家庭经济行为中的投资行为,更值得关注。正确认识和科学引导家庭经济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健康的致富环境,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新任务。

  居民投资及家庭经济行为的新走势与新特点

  -家庭财富积累呈陡增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近17倍。作为收入增长的必然结果,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2年6月底,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为22.83万元。近年来,这种态势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相当一部分职工和居民以较低的各种优惠价格购买了国家或集体的公房,这些公房的价值远远高于支付价格,从而相当一部分国有财产转为家庭财产。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家庭把资金投向房产,如今,房产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财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再加上家庭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家庭财产已呈陡增之势。

  -居民及家庭投资增速显著加快

  主要表现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可支配收入增幅与消费性支出增幅之间的差距,已经由2005年的0.7个百分点扩大至2.5个百分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35元,同比增长19.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20元,同比增长16.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9%。很明显,16.6%大于13.9%,其差进一步上升到2.7个百分点。尽管政府采取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仍然不能改变投资扩大的取向,农村也基本是这样一种态势,人们越来越把增加的收入转向投资和财富的积累。

  -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

  内需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消费倾向持续下降。据有关资料,“十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势。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占GDP总量的比重也逐渐下滑。消费率由1992年的62.4%下降到2005年51.9%,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也从1992年的47.2%下降到2005年的38%,下降了9.2个百分点,均达历史最低水平。我国1992-2005年的年均消费率为58.8%,而一般认为我国消费率在61%-65%的区间是较为合理,消费率明显偏低。2005年底,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已降至75.69%。2006年尽管采取了促进消费的种种措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还是比上年下跌1.73个百分点,进一步降至73.96%。今年虽然下降趋势放缓,但也不容乐观。

  -居民储蓄出现负增长

  与消费倾向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也出现大幅下降。中国居民财富的巨大积累,首先是从储蓄开始的,当时我国居民的投资的意识还不强,更看重资金的安全。据2002年的统计信息,在人民币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以绝对优势排在首位,其户均拥有金额为5.12万元,在人民币资产中所占比重达到69.4%,当时城市家庭近七成的人民币是存放在银行中储蓄。但2006年5月份以来,股市上涨较快、成交量较大,储蓄资金产生对投资的冲动,开始分流部分居民储蓄存款。2006年末居民户存款余额为16.42万亿元,全年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央行报告显示,居民储蓄存款出现负增长主要是股市走高,居民投资股票、基金意愿较为强烈,收益较高的资本市场对储蓄存款的分流日趋明显。今年以来,上海、甘肃等省市已经出现储蓄进一步的下滑。

  -部分投资异化为投机

  家庭经济行为走势的变化,还表现在人们对投资的热情和人数比例上。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中国股市中开户的户头有近1亿,如果按一家三口人来计算,将近1/4的中国家庭都在炒股。人们投资的热情,除投资股市外,还表现在把目光投向一切价格变化快、有升值空间的物品上。房屋、黄金饰品、红木家具、普洱茶、纪念品、邮票等都成为投资的对象。商家也借此机会推波助澜,以增值为诱饵进行推销,制造种种神话。更有甚者,还有人提出“消费就是投资”的所谓新论。值得引起我们足够警惕的是,在投资的热浪中,相当一部分投资行为已经异化为投机。而普遍的投机,必然催生经济泡沫。

  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钱生钱”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新的重要方面。如何认识这个新的走势呢?我们必须从家庭经济功能的分析入手。

  正确认识家庭经济的功能及其演化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初始的经济组织,曾集生产和消费于一身。这种自然经济,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生产与消费在家庭内部得以平衡。随着交换、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步社会化,最终从家庭游离出来,企业成为专事生产功能的组织,家庭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消费。商品经济中,家庭消费与社会生产的平衡,是通过分配完成的。家庭作为人类从事消费活动的基础单元,始终要保持消费与收入的平衡。因此,家庭的经济功能就演化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组织消费活动,满足家庭成员的生存、发展和享乐的需要,追求幸福和消费效益的最大化,这始终是家庭的首要经济功能;另一方面,要组织收入,以通过交换,获得家庭消费所必需的消费品和服务,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家庭完成消费功能的必备前提。家庭获取货币收入,是通过与家庭外部的交换完成的。家庭通过向社会提供劳动,获得劳动收入;提供要素,获得要素收入。此外,还由于完成纳税义务,享有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追求收入的最大化是家庭的又一经济功能。金融的发展和深化,为家庭经济功能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

  中国的家庭,在计划经济时期,失去了组织收入的功能,消费主要是靠计划组织者的实物配给,即使通过货币形式,也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除了低水平的固定工资外,没有其它获取收入的渠道和机制。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型,家庭组织收入的功能得以萌生、复活和迅速扩大。在劳动收入成倍增长的同时,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其它家庭收入,开始走进家庭,形成家庭收入多元化的格局。

  对家庭经济功能演化过程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家庭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变化的认识,是我们把握家庭经济行为新走势的关键。

  如何看待中国居民及家庭热衷投资的行为

  首先,应该看到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走势是必然的,是居民收入提高和市场经济成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家庭理财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搞活企业、塑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实,家庭或居民是与企业平起平坐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没有这个市场主体,不可能形成市场,企业单方面主体难以撑起市场经济的天,家庭经济行为也参与价格的形成,参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繁荣,不仅要有企业的活力,而且要有家庭的活力。家庭的活力与企业的活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

  家庭经济行为的多元化,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在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环节对人类的劳动成果进行检测和选择,从而使资金在微观层面就能进行消费、储蓄和投资的转换,进而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再配置;它可以使已经进入家庭的收入,重新进入社会生产,收入资本化,扩大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未来消费奠定基础;从理论上看,它还有可能使股权分散,藏富于民,塑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的生产关系。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新走势也透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居民经济决策的非理性,政府对市场监管的不规范。这样环境下的家庭经济行为的负作用我们必须正视。

  其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抑制投资、扩大消费,而家庭经济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收入转向投资,投资阻滞了消费。特别是住房,由于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很多人的投资的对象,更多的居民,不得不节衣缩食,靠贷款变为“房奴”,紧缩生活消费。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势,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其二,居民行使货币投票权,是市场价格重要的形成机制。理性的投资,可以准确地反映供求,通过价格评价上市企业的业绩;而非理性的投资,不看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只关注价格的波动方向和波幅,谋取短期暴利,投资社会异化为投机。投机会促成市场价格信号的混乱。

  其三,普遍的投机一旦成势,必然导致价格虚涨,形成价格泡沫,使市值背离实际价值。我国房地产虚高的价格不是建立在真实需求之上,空置率过高的商品房和已经销售的住房却无人居住的现象说明,影响价格形成的住房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行为所促成的虚假需求。最近普洱茶价格的暴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科学引导居民投资及家庭经济行为

  面对家庭经济行为新走势的积极作用和已经出现的种种负作用,经济理论应该高度关注,予以科学的解释和引领。

  其一,我们必须明确,消费始终是家庭的首要经济功能,其它经济行为都是服从和服务于消费功能的。

  科学消费是家庭经济的第一要务,家庭幸福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家庭投资只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为投资而损害消费,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实现家庭内消费与投资的和谐。

  其二,全力改善消费环境,为增加的收入提供新的供给保障。扩大内需,必须有实现的条件。提高收入水平是首要的,但同时必须提供增加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要注意研究那些阻碍消费提升的瓶颈,特别是提供家庭自己难以解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生活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改革措施,使城乡居民减少后顾之忧。从多方面进一步促进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防止经济增长后继乏力。

  其三,进行劳动价值论的普及教育。要让人民大众和青年认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受奇谈怪论和神话谣言的蛊惑,立足本职,以勤劳和创新致富。要保持收入结构中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改变国民收入分配过于向资本倾斜的格局,加大向劳动者分配的比重,促进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提升消费能力。特别要防止投资或投机进一步扩大已经存在的过大的收入差距,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其四,进行风险教育,引导理性投资,学习科学理财。

  我们并不反对抓住机会增加家庭财富,但必须看到和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家庭要学会理性投资,所谓理性就是不盲目、不盲从,真正认识和把握市场规律。如投资不能只注意眼下的绩优行业和企业,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那些符合政府相关产业政策、有发展空间和增值潜力的行业和企业。现代家庭必须学会科学理财,不要把目光只投向股市,如报载,德国老百姓就不把炒股作为家庭理财的主要选择,股民只有全国人口的7%,收入的大部分缴纳各种

社会保险金。还要加快培养帮助家庭科学理财的人才队伍。

  其五,整顿金融市场,规范金融秩序,改进金融服务。

  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要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些政策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提升了市场信心,也将使家庭投资得以一个健康的环境。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基础,科学引领家庭经济行为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