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谢庚: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产权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17:18 新浪财经

  2007年6月28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在党校崇学山庄举办“《中国经济观察》双月论坛:产权市场-中国创造”专家座谈会,就当前中国产权市场及其走势等问题进行研讨。下面是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在自由讨论时的发言。

  谢庚: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产权市场

  今天不是作为证监会的官员,而是作为中央党校的学员参加中央党校的学术活动。

  我想讲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对产权市场要有一个历史的和客观的评价。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产权市场问题,这个问题我和熊焰同志同台研讨也有几次了,总的看法是对产权市场要有一个历史的和客观的评价。所谓历史的评价,就是产权市场这个平台,在中国的出现、发展有它的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客观必然性。什么历史背景呢?有两个:一个是原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提供不了市场化的产权转让平台。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滞后,多数的企业在那个阶段没有股份化。没有股份化就使它没办法实行标准化的转让,所以只能是打包转让。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产权市场的出现,弥补了市场平台的缺失。既然它有历史性的根源,所以它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性的作用,如熊总讲到的发现价格,充分发现购买者等等。总之它是从行政化的管制到市场化的运作迈了一步。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相比行政管制来说,它是一种进步。

  第二个从历史的角度看,历史在发展,产权市场需要根据历史的发展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现在历史发生什么变化呢?第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跟产权市场产生之初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第二,从资本市场来说,
股权分置
改革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国资委在产权管理也好,股权管理也好,大的方面叫做国有企业监管方式改革方面也大大地向前推进。所以我们具备了更加市场化的条件和需求。我觉得这些背景都是我们产权市场下一步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总的来说:一个是历史的看,一个是客观的看。

  我们刚才论证产权市场诸多优点时,实际上这当中有一个概念偷换,说产权市场的优点时,实际上是说的是市场模式的优点。就是将市场化价格发现,市场化寻找买主等等市场化方式的优点,赋予了产权市场。但是从市场化的角度看,产权市场现在的模式是不是最优的模式呢?显然不是。首先讲价格发现,过去是领导定价,现在领导仍然定价。包括资本市场转让,它有前置审批程序,这个问题并不会因为有市场平台的存在就消除了。另外,我们的价格是有锁定的,这个转让价要报国资委批的。

  评估是什么?评估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资本品价格的定价方式,拍卖更不是。资本品定价定的是什么?定的是未来收益的预期。所以本质上资本品定价是一个投资银行业务,而不是评估机构的业务。我们现在由于投资银行不发达,大量的借助评估机构,使用历史成本法,收益成本法,收益限制法等进行评估。比如评估商业连锁店,它在做资本运营的时候,评估的时候增值最厉害。因为它都地处闹市。比如卖药的,地是建国初期政府批的,基本没要钱,或者是价格很低。现在地价猛涨,有的一平米卖两万。但是资本定价是未来的评估,现在评估得很高,上市挂牌以后增值空间就没有了。因为它不可能因为这个地值钱就把药涨价,这个地并没有给它带来收益。所以这本质上不是资本品的定价方式。

  究竟什么是真正市场化定价。首先一定要定出未来收益的预期概念。其次它的基础是充分的信息披露。而不是我们现在仅仅限于转让市场的这种相关转让信息的披露,而是有关这家公司的全部信息,应该让所有的投资人充分知晓。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然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价格发现的最好的平台。

  第二个观点:就是公平交易的机会。我们现在讲产权市场的功能就是两个,一个发现价格,一个发现买主。实际上现在产权市场有很致命的弱点,它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向所有有意向要买的人来提供这种机会,它有点更像私人俱乐部。当然坦率地说,这些年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产权市场还是有其自身难以逾越的先天缺陷。怎么办?产权市场下一步往哪里走?刚才范恒山司长讲到了,几年前提到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为什么仍然存在。其实它有很多先天的东西是不可以克服的。那产权市场往哪里走?可能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过程中,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产权市场有它存在的空间。因此,首先有一个规范问题。全国产权市场有多少家说不清楚,有人说200多家,有人说300多家,不断地有新市场。另外产权市场中严重的参差不齐。刚才讲中央企业选定的平台是京津沪豫,但是事实上京津沪豫选定这几家加起来基本上垄断很大一块业务,相当的市场没什么业务量。所以制度的统一,监管的统一是一个问题。最后就是范围的限定。它究竟在什么地方,什么范围内活动。是不是除了上市公司,所有的公司都可以。是不是除了产权、股权也可以。

  产权市场下一步发展方向,除了继续有阶段性的任务和存在空间之外,可能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向,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内转移。什么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刚才邓局长说这是从美国移植来的词。其实美国也不一定就有这概念,它有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又包括全国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场外市场有若干层次。但这都是表象,这是美国。你到韩国看,到台湾看,各国各地区都各有一套。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一定是经济生活内生需求的一种反应。资本市场除了投融资,还有很多更多的功能,比如说风险管理。资本市场是配置和交易风险的,这是资本市场很重要的功能。这不像原来国家财政全额供应资金的时候,风险全部表现为财政资金使用风险。资本市场是不可赎回的长期投资,而且可以交易。

  资本市场以多层次安排来满足需求。所以要实行分层管理,分层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制度性的差别。每个市场层次有不同制度安排,包括上市制度、交易制度、结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制度安排不同的核心是成本的差异。

  第三个观点: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包括法律条件,企业的条件,是不是有足够的企业资源。法律资源能不能提供各个市场的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的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些基本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与新兴市场相关联的要素缺失。包括产品的缺失,市场层次的缺失,制度供给的缺失。这些缺失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使得它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制约。

  第二个问题是与转轨市场相关联的机制缺失。因为市场的基础不健全,市场主体预算软约束。市场主体之间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市场运行缺乏内在的平衡和稳定机制,市场创新缺乏风险的承担机制。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国有股权的管理,今后应当走向市场化的方向。所谓市场化的方向就是要从过去的静态考核和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的管理。

  另外要解决结构性问题和机制性问题。其中结构性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债券市场的建立。这是我们今年已经纳入中心工作的两个重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