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东京:涨价未必就是通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7:07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东京 人民日报<环球人物>的记者要采访我,事前给我一个采访提纲,大意是问,居民消费品涨价会否导致通胀?笼统地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如果问近期CPI上涨能否带动通胀,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当下消费品价格上涨不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更不会诱发通胀。 很多人以为,涨价就是通胀。其实不然。通胀会涨价,但涨价未必是通胀。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说,通胀始终是货币现象。只有当货币供应过量而导致货币贬值时,物价上涨才是通胀。反之,若是由于某些商品短缺引起价格上升,则不是通胀。此为经济学常识,大学教科书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无需我多费笔墨。 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的CPI为3.4%,是通胀吗?不应该是。近期物价上涨有三个特点,一是肉禽涨幅最大;二是食品涨幅超过非食品;三是消费品涨幅超过服务品。究其原因,是去年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生猪饲养成本高,出栏价格低,养猪无利可图,造成今年供给减少;而另一方面,城市肉类需求有增无减,供不应求,肉类价格自然陡升。受其影响,部分消费者转向禽类和水产品消费,于是这类产品价格也随之升高。 显然,5月CPI上涨是由于肉禽供应减少,不是通胀。但问题是,肉禽产品涨价,会不会带动下游产品涨价?比如,猪肉价涨,会不会令猪肉罐头价涨?猪肉罐头价涨,会不会令全社会工资上升而加大工业成本,从而诱发价格普遍上涨?理论说,通胀既可由需求拉动,也可由成本推动。在我看来,需求拉动通胀是对的,但成本推动通胀却大可商榷。 不是说成本不能推动通胀,而是这样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商品全面短缺。马歇尔讲,供求决定价格,没有错。但若商品短缺,价格则由卖方定。反过来,假如社会上商品普遍过剩,成本则不会推动通胀。比如猪肉罐头过剩,肉价上涨,罐头价格不会涨。因为天下没有那样蠢的商家,产品卖不动还加价,即便敢加,消费者不肯买,高价也就形同虚设。同样道理,假若汽车过剩,钢材涨价汽车不会涨价;纺织品过剩,棉花涨价纺织品不会涨价;家具过剩,木材涨价家具不会涨价。由此类推,上游产品涨价,下游产品不涨,通胀则不会发生。 是的,商品供大于求,价格转由买方定,是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举猪肉罐头的例子,若消费者只肯花10元买一听罐头,猪肉涨价,罐头的成本从原来的9.5元增至10.5元,此时厂家若要赚钱,唯一办法是压成本,否则,就只能天天赔钱,直到停产关门。从这个角度看,上游产品涨价,不会带动通胀,而是迫使下游企业改善管理,降低成本。 照此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过剩,肉禽等食品类价格上涨,当不会引起通胀。再说,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速达10%,而物价上涨年均不到3%,相比之下,涨幅不算大,经济学说,只要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增速之下,都是适度的。既如此,那么人们为何对上月CPI3.4%如此敏感、谈"涨"色变呢? 我猜测,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对通胀理论不明就里,以为任何时候成本都会推动通胀;二是传统思维定势,认为食品关系国计民生,价格不能涨。第一点已解释,不再说;而对第二点,我不赞成。不错,一直以来,农民都是在用廉价农产品保障城市供应,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价格剪刀差,让农业为工业积累大量资金。可今非昔比,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们为何不把农产品价格交给市场调节呢? 说农产品价格不能涨,是偏见。可以理解,吃惯了便宜的大米、肉禽,现在陡然涨价,很多人会不适应。但不适应,并不意味着农产品就不能涨。只要供不应求,工业品价格可以涨,农产品照样可以涨,市场规律,天经地义。过去农产品过剩,价格下跌,是农民吃亏;现在农产品短缺,价格该涨却不让涨,还是让农民吃亏。换位思考,站在农民的角度想,你觉得这样公平吗? 其实,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不是坏事,至少有利农民增收。多年来,我们希望农民增收,政府也千方百计,差不多把政策用到了尽头。而眼下农民有增收的机会,我们何不顺水推舟呢?说过多次,农产品比价低,农民不富裕,不是农业天生弱质,更不是农民不勤劳。相反,是为了保证城市需要,政府不仅让农民多增加供应,而且还不断地调控产品价格。 面对肉禽价格上涨,愚见以为,政府最应该做的,不是动用储备平抑价格,而是补贴低收入群体。食品适度涨价,对高中收入者的影响,其实微不足道,因此,真正需要政府照顾的,只是低收入者。只要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不下降,食品涨价则无伤大局。至少,政府不应该,也没必要为了让高中收入者能买到便宜的肉禽,而牺牲农民的利益。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电邮:wangdongjing@263.net)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