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蔡跃洲: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效应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1:50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蔡跃洲

  自2000年在安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国家财政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系列政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些政策效应究竟有多大,一直以来都缺乏较为全面的定量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政策对“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产生的各种政策效应叠加在一起用常规的定量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区分和度量。事实上,对于支持“三农”政策效应的分析大多数还停留在财政投入多少、减免多少,农民因此减轻负担多少、增收多少。至于其他方面则鲜有深入分析。

  可计算一般均衡也称应用一般均衡,是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组特别设定的方程来描述经济体的供给、需求以及市场关系(如均衡)。在CGE模型中各变量和各方程是相互影响的,当某个变量受到外界冲击而发生变化时,模型中其他变量也会随着产生变化。CGE模型的这一特性使得其特别适合于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被称为“政策模拟实验室”。正是利用CGE模型的上述特性,作者对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相关政策措施产生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相关内容如下。

  一、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的相关政策措施

  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方面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同时,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程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2)中央财政和国债建设资金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比上年增长14.2%。(3)率先在西部地区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4)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试点范围,安排补助资金47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

  上述4项政策又可以归为减少税收和增加转移支付这两类,其中减免农业税属于减少税收,其余都属于增加转移支付。根据测算,减免农业税相当于减少税收收入550亿元,其他中央转移支付合计大约为780亿元。

  二、政策效应测算结果分析

  利用CGE模型,可以对减少税收和增加转移支付两类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模拟。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与上述政策不实施情况相比,上述两类支农政策的实施对于宏观经济总量、投资消费结构等产生如下影响:(1)能够拉动GDP增长0.40个百分点;(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能提高2.44个百分点;(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下降0.1个百分点,基本不受影响;(4)居民消费整体有一定的提高,大约提高0.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5)资本积累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总体降低1.2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2006年中央财政实施的支持“三农”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启动消费、抑制投资、保持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

  然而,对比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不难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同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摘要》提供的数据,2000年~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差距分别为4.3%、4.3%、8.6%、4.7%、0.9%、3.4%,增速差距平均高达4.4%。即使支农政策实施后能将城乡差距缩小2.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2.44个点,城镇居民降低0.1个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依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事实上,2000年~2005年间,尽管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依然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2.79倍扩大为2005年的3.22倍。这说明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只是减缓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步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村居民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农业的弱质特征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难以实现,影响制约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人口流动方面的各种限制阻碍了农业人口的转移,从而固化了上述局面。要改变农村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劣势地位,彻底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最终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三、相关政策思路

  1.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实施在提高农民收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而拉动了消费增长、抑制投资过热、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制定中,无论是税收还是转移支付都应继续保持向“三农”倾斜的政策导向。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初次分配中农村居民处于绝对的劣势。支持“三农”的财政政策如果仅仅停留在减免农业税费、进行农业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局面。今后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应着眼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支持“三农”不能将视野局限于“三农”本身。为此,财政政策还应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户籍改革等相配合,通过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镇化等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