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袁钢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22:28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袁钢明

  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高位加速现象,宏观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是否出现过热,高增长低通胀是否还可延续,部分行业是否已经产能过剩,宏观调控措施是否适当,下一步宏观调控应当如何进行等重大政策走向问题展开了讨论。

  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升高。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9%,第二季度增长11.3%,比第一季度升高1个百分点,6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19.5%,比3月份升高1.5个百分点;前两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比第一季度升高1.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这种高位加速的急剧变化,超出了调控部门的调控预定目标,一些研究者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过热。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经济增长虽然超过了二、三年前的速度,但是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上升到11%,没有出现瓶颈制约矛盾,这表明经济潜在增长的上限区间升高。GDP增长11%和投资增长30%包含着为突破瓶颈制约而加大投资发展的因素。从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的角度看,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上升,并不是增长失控与经济过热,而是基础性供给得到改善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一季度及上半年贷款实际数量大幅度超过央行调控目标,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一些人用贷款数量超过央行调控目标的程度来说明贷款过多的严重性,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贷款得到控制而投资没能得到相应控制的现象,可能来源于企业投资行为失范、脱离投资调控规则约束所产生的问题,贷款收缩措施奏效而投资压缩措施失效,贷款收缩的调控效果被缺乏有效约束的企业投资冲动所抵消。但是,这种变化包含着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率提高、企业投资融资行为改进和融资结构及机制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不合时宜的投资管制放松或废弃,由此给企业带来竞争性投资发展机会。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反应敏捷,加快投资速度,迅速取得资金回报,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贷款紧缩措施压不住高效率企业的投资冲动,反而促使企业努力寻找和开拓新的融资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使用较少贷款实现较高效率的投资,有利于改变我国企业投资过多依赖贷款的行为机制和贷款效率长期过低的局面。宏观调控面对这种变化,需要做出新的调整。

  我国经济自2003年起连续四年高速增长,GDP增长10%~11%。2006年第二季度,GDP增长速度升高到11.3%,通货膨胀压力随之增大。消费价格2004年7月和8月升高到5.3%,商品

房价格2004年底上涨到14%。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消费价格和
房地产
价格涨幅从不断升高转变为不断下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基本上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央行始终对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太大,相反
通货紧缩
的压力较大。消费价格较低的状况短时间不大可能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可以在不发生通货膨胀条件下实现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近几年,有关部门在调控中反复强调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关部门根据对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的情况调查,列出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的钢铁、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电力、煤炭等11个行业。但是,无论宏观调控部门如何警告,被警告产能过剩的行业发展势头始终强劲不衰。目前,顺应市场竞争方向的高效率竞争性投资获得新的发展,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一些低效率投资也得到保护,出现了产业效率得到提高、产能过剩难以控制的矛盾。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利于化解效率提高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实现宏观有效调控下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当这些行业发展到供给充足、瓶颈制约消除的时候,为突破瓶颈制约而超速发展的部分投资退出,投资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在新的基础上调整,将实现更为均衡可持续时间更长的快速增长。

  宏观调控应当适时适度,在控制经济过热时,并不是将经济和投资增长速度降低得越快越好,离过热区域越远越好。宏观经济在过热边缘或高热区间运行,并不一定就是失控失度的运行,而可以是实现潜力充分发挥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实际上就是过热边缘的运行,既要保持经济高速运行,又不突破界限变得过热。过热边缘的宏观调控,应尽可能将经济增长维持在过热边缘上,在即将突破边界的区域实现增长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经济热度高到即将突破过热边界的时候,宏观调控应采取紧缩措施,收缩一点,不是大幅度收缩到远离过热、完全安全的位置,而是收缩到过热边缘稍有风险的位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