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林永生:对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经济学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一家之言-林永生

  能源问题是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焦点话题。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在此次年会举行的“亚洲如何进行合作确保能源安全”专题讨论会上表示,中国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建立一定的石油储备,以防止突然出现的复杂情况,并及时做出紧急应对。据其透露,到2010年,中国将建成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

  此项规划意义非常重大,首次指出了石油储备的具体规模,也明确了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目的,即保障能源安全,避免能源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良性发展可能造成的冲击。这将有利于加快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进程。自2003年,中国开始规划建设首批四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大连、青岛和浙江省的宁波、舟山。尽管目前部分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建成并开始注油,但是由于对于具体储量以及其他若干问题不明确,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接下来,本文将就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储备方式、品种选择、筹建主体、成本和收益等若干问题做简要分析。

  首先,原则上有好几种石油战略储备的方式,比如可以将石油储存在地上储存罐里;也可以将之储存在地下已过滤后的盐洞中;还可以储存在那些已经开采过的盐矿、赤铁矿、石灰石矿、花岗石矿以及煤矿中;正在使用或者已经荒废的油井也可以用来储备石油。此外,最近还有国际学者提出新的建议和想法,包括将石油储存在橡胶袋或人造湖里;还可以储存在聚乙烯产品中的那些不渗透的塑料袋中;闲置的油罐车或者油轮也可以用。因此,在我国接下来开始具体筹建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过程中,对于储备方式需要做严格的成本核算,也就是要做经济性与可行性分析,慎重选择。

  其次,对于石油战略储备的品种选择,通常需要在成品油和原油之间做出权衡。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炼油能力,那么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应该选择以成品油储备为主;反之,则选择以原油储备为主。因为,建造石油储备的成本很高,储备品种的选择要以充分利用石油储备,尽可能弥补或收回这些成本为原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如果石油储备存在盐矿中每桶成本为3美元左右。存在地上油罐中,每桶成本则高达16美元;除此以外,石油储备通常还会有接近储备总量1%-2%的蒸发损失。如果从本国探明储量中开采石油的成本很高,可以将开采时机一直推迟到真正急需石油的时候,毕竟近年来我国持续加息,用于石油开采资金的机会成本很高,而且开采成本会随着技术进步而逐渐降低。实际上,当前大多数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炼油能力并不高,中国亦不例外,基于此,建议以成品油储备为主。尽管,在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形势下,购买成品油进行战略储备的额外消费成本也可以推迟到急需油的时候,但是炼油成本也会随着物价飙升,这方面,似乎惟一可以做的就是选择期货市场上“低进”与“高抛”之间的合适时机。

  再次,战略性石油储备需要公共建立,而不是私人市场。如果由私人市场建立战略性储备的话,那么会产生很多潜在的外部性,因为一旦发生石油短缺,有理由相信政府会颁布限价法案或者相关条款,抑制私人市场上石油储备企业以囤积居奇、延迟销售等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难免损害那些已经建立起储备的私人厂商的利益。也就是说,政府限价时,战略性储备给社会带来的期望价值超过了其市场价格。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如果私人市场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各个私人企业竞争性地增加石油战略储备,这种竞争性储备的规模由于很难进行数量监管和控制,一旦竞争性储备规模超过一定程度,那么就会影响到现期石油消费的供应,造成现货市场上石油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扭曲国内市场以及经济的正常运转。

  最后,对于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成本与收益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笔者认为,应使收益大于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储备可耗竭资源的真正成本很可能要低于运输可再生的普通存货的成本。因为用于储备像石油这样可耗竭资源的资本,有望从其沿霍太林均衡路径上逐渐升高的价格中获得收益,尽管建立储备耗费的资本损失了利息,但这可以在跨时期的实际价格的增长中得到补偿。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当市场是完全竞争以及零开采成本时,均衡的

石油价格刚好是利率增长,此时,投资于战略性石油储备的资本没有机会成本,它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储蓄而已。很多人低估了战略性石油储备的收益,因为他们只计算了储备投资的利息成本,但却没有考虑其本身的预期收益。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