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小平: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8:59 新浪财经
李小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1982年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88年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和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200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从事人口与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从事人口经济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育经济学理论、人口与生育政策、老龄人口与老龄化问题、劳动力市场、产权问题及国企改革、政治理论与政治体制改革等。 4月2日-4月8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李小平。----编者按 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 4月3日 星期二 李小平/文 《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 -----兼论中国的两个百年人口目标 摘要 本文选择了人口结构的四个主要方面:人口年龄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来分析说明,与主张通过放宽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的结论相反,坚持从紧控制生育从而进一步减少生育数量并早日进入减少人口总量的进程,恰恰是优化人口结构的必由之路。 人口性别结构部分以剔除单独成篇(见本专题下4月2日文章:《放宽生育政策必然加剧性别失衡》
近些年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有人甚至认为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根据有关预测,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4年将达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会在一定时期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另根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预测,201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13.73亿,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8.1%。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14.78亿,65岁及以上人口大约为3.34亿,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22.6%。 但在一些人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忧心忡忡的同时,我们又看到,在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人口仍将以为800-1000万的巨额数量继续增长,也就是说,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我们的总人口仍在膨胀。 那么,到底怎样判断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与许多杞人忧天者不同,笔者以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恰恰是一件大好事,它会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并将产生多方面有利的社会经济效果。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福音,也是世界的福音。 一、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有些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学者,将人均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养老能力的关系问题抛到一边,完全不顾中国劳动力大量过剩的事实以及仍将长期潜在过剩的趋势,直接将人口老化等同于人口老化危机,大呼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1.人口老化与人口老化危机 十多年前,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有学者撰文认为人口老龄化将使社会养老负担不堪重负,有人甚至认为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这一判断我以为是完全没有人口经济学根据的,且完全忽视了人口技术经济学原理。必须明确:人口老化不能直接与人口老化危机同义而语。人口老化是一个人口统计学概念,它只是表示一个人口群体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的一种趋势;而人口老化危机则是一个人口经济学概念,它反映的是由于人口老化而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小于劳动力的真实需求,从而造成一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甚至使人均国民财富难以继续增长的结果。 由于劳动力潜在过剩程度不同,同等程度的老龄化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效果就会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在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0-50%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劳动力真实短缺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人口老化并没有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短缺,那么人口老化就只不过是人口老化,而不存在所谓的危机,且这种老化恰恰是一种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以中国为例,大家公认中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过剩和长期的潜在过剩,“三农”问题和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和头疼的问题。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恰是一个逐渐消除劳动力过剩的过程,自然也就是加速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 劳动力的真实需求可以表述为“使劳动力人均产出达到最大化的劳动力需求总量”。根据这一标准,中国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无疑都存在着大量的过剩。 在第一产业中,如果按照现有农业机械普及能力来对劳动力与土地进行最佳配置的话,显然在许多农村将十几户甚至几十户的耕地归于一户来耕种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也即是说,按劳动力人均劳动生产率最大化来配置人均土地规模,则中国最多只需现有劳动力的十几分之一就足以了。 在第二产业中,就现有资本技术对劳动力替代能力而言,该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中也有一部分是属于过剩劳动力。以采矿业为例,中国一方面存在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化采矿业,另一方面又存在遍地开花的大量劳动密集形的矿业开采,劳动条件和安全措施都很差。为什么不采取相对资本密集型的开采经营方式呢?显然是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致使劳动成本很低之故。 在第三产业中,劳动力真实需求小于实际就业人口的情况就更加突出。林立的大小店铺和到处拥挤的小商贩所反映的,无非是一家店铺可以卖出的商品由多家来提供,一个摊位可以卖出的东西由八九十来个甚至更多的摊位来分摊而已。 总之,只要比较一下中国13亿人的GDP远小于美国3亿人所创造的GDP,再回顾美国在生产中国目前数量GDP时人口要远少于3亿之历史,就可知按人均产出潜在最大化的标准,中国目前真实的劳动力过剩和发展型的潜在劳动力过剩数量是多么的巨大。 根据有关预测,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73亿,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为9.39亿。由此预测可知,即便生育率进一步降低,中国在未来50年的劳动力人口都会大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这些国家劳动力数量的总和,甚至接近等于这些国家的总人口数量,而GDP却不敌美国一国。那么,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动资本对劳动力的潜在替代能力来说,我们有什么必要忧虑老龄化趋势呢?中国在未来100年绝对不会存在劳动力的真实短缺,从而也就不可能发生人口老化危机。 2.老年保障能力取决于人均劳动生产率而非抚养比 有些学者经常用劳动人口对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之提高趋势来表示老龄化将使劳动力养老负担加重,以为从4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年人变为1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力养老负担加重的过程。这种养老负担计算法完全忽视了资本对劳动替代的潜能,没有弄懂一个社会提供养老金的能力取决于人均劳动生产率而非劳动力人头数。一个用拖拉机和收割机耕种100亩土地的劳动力与20个用牛和镰刀经营着100亩地的劳动力相比,哪个能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一万个用手工采矿的劳动力与100个用自动化设备采矿的劳动力哪个能够提供更多的养老金?一个雇佣100人年销售额为10亿元的大型超市与1万个年销售总额为10亿的小商贩谁能提供更多的税收?一个人均GDP4万美元需供养的老龄人口比例为40%的国家比一个人均GDP5000美元而老龄人口为20%的国家哪个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假如现在有两个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一模一样的中国,一个在200年内始终保持在13亿人口,另一个在200年后降低到5亿,后者无疑老龄化程度大大高于后者,但哪个中国将具有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存环境?结论应该是很明显的。 我在农村调研时,多次向不同地区的农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村明天有90%的户数飞到别的国家去了,你们认为剩下的人口的生活会怎样?绝大多数农民的回答是:那就太好了,10家的地给一家种,买台拖拉机就行了,生活的改善肯定是飞速的,那时候,就是给个城镇户口也不要。这表明农民已充分意识到了农村人口过剩对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极大制约。 其实,“三农”问题最本源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如果中国农村家庭户在一夜之间有一大半飞到美国去了,中国还会有“三农”问题吗?那时就该是美国来头疼“三农”问题了。而且,农业越是机械化,劳动强度就会越低,能够工作到高龄的老年人就会越多,需要抚养的人数和平均抚养的年限就越少。 农业领域如此,其他领域同样如此。一个轮大锤的工人50岁就可能干不动了。一个按电纽操作汽锤的工人干到65岁甚至70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超市里的收银员之工作有多少70岁的老年人不能干呢? 所谓现代化,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用更多的机械与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力来生产财富。美国为什么能够用3亿人口生产出远高于中国13亿人口所生产的GDP?说到底,就是美国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它得以用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来创造财富。在资本充斥、科学技术和自动化日益加速发展和推广的时代,一些人却在一方面强调中国要发挥劳动密集型生产优势,一方面又因忧虑老龄化而提出放宽生育政策,这种学问是否作得有点滑稽呢? 毋庸置疑,在人口潜在过剩条件下,加速人口老龄化恰恰可以减少社会的养老负担。道理有三:一是因少生而减少了抚养未成年人口的负担,这笔节约的养育费用就可以用来作为养老金。二是用资本密集型替代劳动密集型生产,可使更少的劳动力在提高自己收入水平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也就是可使更少的劳动力能够养活更多且生活得更好的老年人;3)可以提高老年人就业比例,使更多愿意工作的老年人可以工作到65-70岁甚至到80岁(将来可以尽量扩展老年人半日工作制、半周工作制和半年工作制)。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如果人口学者和经济学者承认资本密集型生产是比劳动密集型生产更为优化的生产方式的话,那么,加速人口老化显然还是一项加速优化资本与劳动结构的关键措施。 3.加速人口老龄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保障水平 在忧虑人口老龄化并主张通过放宽生育政策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学者中,没有一个就缓解老龄化与加速老龄化两个不同的选择到底哪个更有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分析或判断,但却不知究竟根据什么而得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使未来社会养老负担不堪重负的结论。更令人不可思义的是,有的学者一边写文章估算中国劳动力过剩数量并多方探讨如何为过剩劳动力寻求出路,却又一边论述人多鸡多论并主张放宽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有些因老龄化顾虑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的学者,常常用有些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和养老保障金紧张来说事,认为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养老金的短缺,这是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几十年来都是经济上不断增长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国家,并没有因为低生育率而导致经济总量下降。因此,所谓养老金缺口实际上不过是社会再分配政策方面的不合理所致,这种再分配政策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老年群体占用了本可以用于老年人的社会资源;二是部分老年群体过多占用了本可以调剂给其他老年群体所使用的资源。所以,如果一个人口逐渐老龄化的国家并没有出现劳动力的真实短缺,或者人口总量的减少可以加速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那么,所谓养老金的短缺问题就是伪问题,因为这种短缺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来解决。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老龄化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养老金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有人将养老金目前的状况归于生育率降低所至。但是,如果要做这样的判断,那么,就需要论证:如果日本在过去的某一段期间,生育率高于实际发生的水平的话,会使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目前状况。但我们至少可以断定,如果过去20年内日本的生育水平高于实际发生的情况,不但无助于养老金的积累和老年人的福利,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因为这20年内相对多生出来的人绝大部分不仅不创造财富,而且需要占有社会财富。也就是说,劳动力人口将会因扶养更多的孩子而减少可能提供的养老金积累。由此,可以说,至少在这20年,实际生育率相对于更高水平的生育率而言,可以更有利于老年福利的提高,但这须要将这部分养育相对多出生人口的钱至少部分地征到国家手中并用于老年人。 我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表示,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人口经济情况相比,日本人口从长远看应该至少减半。即便日本经济不再有任何增长,人口减半也可使人均GDP提高一倍,且生存环境会大大改善。出席会议的一些学者包括好几个日本学者表示同意我的判断。 4.中美人口与经济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人口为3亿,中国人口已超过了13亿。美国的GDP在12万亿美元以上,人均4万多美元。中国GDP按汇率计算大约2万多亿美元,人均不到2千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最多也到7万亿美元,人均5千多美元。 中国曾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但如果仅仅是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那么人口如果仍在13亿以上,人均水平也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想在人均水平上赶上美国,那么,即便美国经济总量不增长,中国的GDP也须达到52万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目前全世界GDP的总和。而美国的GDP如果增长一倍,那中国要在人均水平上追赶美国就需要达到104多万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除非美国不再发展,否则,如果中国人口不减少,要想在人均收入水平上追赶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如果真的想在人均生活水平上追赶美国,减少人口总量无疑是唯一的出路。 根据中国与美国间人口与经济的比较,笔者提出了两个百年人口目标:100年后,争取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之间,200年后降到3-5亿之间。根据人口预测,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立即降到并保持在1.5的水平,那么,100年后,中国人口就会降到8-10之间。因此,我坚决主张:1)中国在实现人口零增长前绝对不应调整现行生育政策;2)中国在未来百年之内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总和生育率控制在不高于1.5的水平。 这两个百年人口目标的提出是有技术经济学依据的。根据美国学者的预测,美国人口在100年后不会超过5亿。就算中国今后100年在生产力的技术方面完全按照美国过去100年的发展道路重新走一遍,那么按美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标准也最多不过需要美国的目前的劳动力数量而已。而如果中国从今起100年后正好等于那时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也最多不过需要美国那时的劳动力数量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无法重走美国已往一百年资本与劳动之有机构成演变的道路,惟一的障碍就是人口太多。不妨发挥一点想象,假定中国一夜之间有10亿人口按随机原则飞到美国去,那么,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何等的变化?将会具有何等的美学色彩!而美国将陷入多么尴尬的境地。毋庸置疑,许多发展中国家只有加速人口老龄化,从而早日使人口绝对下降,才更有助于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想一想澳大利亚700多万方公里而人口不足2千万人尚且不欢迎移民,我们难道有必要担心未来劳动力的短缺吗? 总之,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不断提高的原理,通过中美人口与经济的对比,可以坚信,在人口和劳动力大量潜在过剩的状况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必然是一个加速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替代劳动密集型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加速人均GDP提高的过程,从而也就是更有利于老年人福利的过程,也就是老年人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机器红利的过程。 在此,笔者再一次向所有因忧虑老龄化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的学者提出挑战:希望你们论证,相对于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从而加速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你们所主张的放宽生育政策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案,在未来100和200年的期间内,会更有助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三、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还可以加速优化其他多种人口结构 保持低生育水平并力争进一步降低总和生育率,意味着减少人口总量的增长,意味着早日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意味着转入负增长后加快减少人口总量的进程。所有这一切,都将促进促进其他人口结构从目前的极端不利状态向着相对优化的方向前进。 1.减少人口总量可以加速优化人口产业结构 根据国际一般公认的标准,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在20%以下才能算完全进入了工业化社会。我国目前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但农村人口却占总人口的60%左右,农业劳动力则占到总劳动力的50%。这三个数字表明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农业人均土地资源太少。这从美国农业劳动力只有2%却耕种着比中国几亿农民更多的土地可以有深刻地感觉。因此,减少农业人口无疑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根本措施。减少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办法有二,一是转移到其他行业,二是减少生育。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事业无疑在这两方面都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城市计划生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开拓了空间,另一方面农村生育率的降低也为早日实现农业人口和劳动力总量的大幅减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中国人口总量不减少,那么,即便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降低到20%的水平,农业劳动力的总量也还是要等于美国劳动力总量20多倍的水平,且农业人口本身也将大致上等于美国总人口数量。因此,在人满为患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农村生育数量从而早日实现减少中国人口总量的进程,无疑是加速减少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比重的重要措施。道理很简单,即便中国第二和第三产业产保持现有规模不变且不再增加也不再吸收农业人口,但若农村人口通过减少生育而使自己减半,也自然相对提高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全部产业中的比重。 2.减少人口总量可以加速优化资本与劳动配置的结构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理论揭示了资本对劳动替代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资本密集型生产在三个产业中都占居主导地位。美国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超过了工业的水平,美国农业机械化已有的程度预示了中国农业领域资本替代劳动力的巨大潜力。根据在上文老龄化一节中的有关举例分析可知,在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农村通过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加速向人口总量自然减少的进程,无疑会加快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加速户均耕地规模,加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3.减少人总量可以加速优化人口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在此指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的比例。在初等教育普及之后,教育结构逐渐优化的标志首先应是高中日益得以普及,其次是高中生毕业后升大学的比例日益提高。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显然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国初中毕业后读高中和高中毕业后能够读大学的比例太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大幅扩招已达21%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仍然是很大的。 中高等教育入校生比例低有历史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同时伴随着人口过快地增长。对于给定的人口是无可奈何了。从未来的角度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无疑,如果中国能够立即停止人口增长,则显然不论家庭和政府就都可以将节约的那部分本须用于新增人口的投资添加到中高等教育上去,从而加快人口教育结构的升级。 4.减少人口总量可以加速优化人口的地域分布结构 人口地域分布包括城乡分布和地区间的分布。地域结构分布的优化至少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二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更加适合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农村少生人口自然就等于提高了城镇人口的比例,从而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就人口地域分布来说,中国由于人口过多,一来导致大多数地方特别是许多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太高,二是迫使相当数量的人口不得不居住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域特别是山区。在发展经济加速城镇化的同时,通过逐渐减少人口总量,就可以将更多居住在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域的人口早日迁居出来,并可使人口密度较高地域的人口加速低密化进程。 此外,减少人口总量还可以:1)加速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优化耕地与林牧地的比例结构;2)加速提高养老、医疗、残疾等各项社会保障覆盖率,优化各种社会保障的有无结构;3)加速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之社会化集中照料的比例,优化社会化养老照料和家庭养老照料的比例结构;4)加速减少贫困人口从而加速提高中产阶层的比例,优化各种群体间的收入分配结构。 总之,由于从人均收入提高潜能来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都大量潜在过剩,因此,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并早日实现人口负增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加速提高人均占有资源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进程。而人均占有资源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为加速优化各种自然要素结构的和谐或优化、人与自然各种结构的和谐或优化、人与人各种结构的和谐或与优化提供了日益坚实可靠的物质保障。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最重要的结论:在有效防止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降低生育率来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从而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争取早日实现人口零增长、逐步减少人口总量,显然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伟大事业。从而,所有主张放宽现行生育政策的主张无疑都是在破坏中国这项伟大的事业,因此,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生育政策的唯一选择,就是在确保防止出生性别比上升的前提下,坚决贯彻现行生育政策并尽可能进一步降低总和生育率。 为了使当今和未来的中国人深刻理解中国生育控制的必要性,更加坚决地毫不动摇地将生育控制作为中国的百年大计。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大国间的人口、经济、资源、人均收入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于2002年提出了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100年后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之间,200年后降到3-5亿之间,以使中国届时进入到最富裕国家的行列。我坚定地认为,这是我们中国重新迈进世界一流国家的必要条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