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高梁:怎样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8:08 新浪财经

  

高梁:怎样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新浪专栏作者高梁。(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高梁,经济学硕士,副研究员。现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曾经当过农民,工人。毕业后曾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体改所工作。曾担任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主任,《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执行主编,《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副总编。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国防经济研究会理事、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

  5月29日-6月4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高梁。----编者按

怎样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月29日  星期一

  文/高梁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是保证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阶段中,支持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这是“渐进”式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从国际视角看制度变革与稳定的关系

  从前苏联和东欧历史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大体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渐进式的道路,二是激进式的“推到重来”方式(如前苏联),三是通过外部力量进行改造(如原东德)。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倾向于改革的“一步到位”的方式。但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剧变、俄罗斯十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说明,这种“一步到位”方式有很多弊端。政治架构的大变动干扰了经济联系和工业组织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经济的全面混乱,这是前苏联东欧“休克”后陷入十多年的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而东欧小国脱离华约组织倒进欧盟的怀抱,原有的国有骨干大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大部分被跨国公司所并购,国家从而失去了独立自主发展的基础。俄罗斯由于国力的衰退,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只是凭借以往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丰富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才支持了经济的基本运转。可见制度的激烈变革所付出的发展代价,往往是十分高昂的。

  二、我们要什么样的发展

  我们经常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对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路、以及如何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有必要深入讨论。

  近年来一度流行的发展思路,就是“完全市场化和全面开放——发挥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融入分工体系”这样的逻辑体系。对我国来说,发挥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发展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必然要求进行产业结构和技术的升级,不能永远处于国际的低端加工链上。中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是十分正确的。这就必须在市场化的同时,加强国家对产业升级的引导、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不能完全听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首先,我国是后发展国家,在市场的规范性、产业、技术竞争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必须采取“国家适当支持”和“将企业推向市场”并重的政策,正确处理保护—竞争的关系,才能帮助民族企业在强大的跨国公司竞争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终实现追赶先进的目标。一味偏重“市场化”和一味强调“国家保护”都是片面的。

  其次,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紧张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完全遵循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必须更多地公平性,更多地注意民生,注意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也不能仅靠企业短期利润驱动的市场机制,必须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机制的协调。

  必须强调指出,单纯的市场化、私有化改革,不可能实现强国目标。从发展的角度看,世界上有欧美型,拉美型,苏联型,日韩型的发展模式。我们的体制改革如果过分强调微观自由而削弱国家的管理能力,变为“弱势国家,涣散社会”,这样最终会被发达国家锁定在提供原材料和低端加工产业的位置,走上拉美国家的依附型发展道路,这决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工业竞争力不足,对外依赖性增强。所以,中央提出“自主创新”方针,具有重大的发展战略意义。必须强调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强调保持自主的战略追赶态势;注重发展和安全(国防,产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统一。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而单纯以“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牵引的发展,决不是什么硬道理,这样的发展观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三、我们要什么样的改革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动力,同时,改革必须服务于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改革决不是单向的“市场化,私有化”。

  当前,理论界存在着否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倾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改革攻坚”“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苏联道路。但上面已经说过,苏联式的“休克”式的资本主义化道路,决不应该成为我们改革的榜样。

  改革促进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国家竞争力为基本导向,必须超越GDP目标。洛桑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制度”的优势提出了两个基本定义:第一,系统开放性和系统自主运行有效性的平衡;第二,微观活力和

宏观调控的平衡,分散和集中的平衡。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尤其对后进国家来说,必须解决好“借助外力”和“保持自主性”之间的平衡问题,必须解决好“市场化”和国家控制关系的问题。

  平衡度的基本标准,就是国家必须对命脉、战略、骨干产业大发展保持控制权,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科技的自主发展。在发展多元经济成分时,必须对私有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有所警惕,必须对外资对国内关键产业的控制野心有所警惕。必须保留民族工业的地位。

  经济改革决不意味着国家把经济管理和指导的责任都推给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的作用,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审时度势。

  国家控制不等于计划经济,而是说,政府要保留对经济宏观控制能力、资源动员能力和产业政策制定贯彻能力;要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环境,提供资助,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知识流动。

  其次,要进一步认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去年以来关于改革的大争论,说明社会上对国企改制中的黑箱操作、程序非正义并导致社会分化、分配不公等现象的是普遍不满的。从中,我们再次看到片面的“产权改革”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从中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不论国企改革还是其他领域的改革,不仅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这个基本边界条件,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决改革发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我们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需要广泛参与的改革,需要基于规则的改革,需要透明的改革,需要分享式的改革。这是十分正确的。

  我们的改革,是要建设一个法制的、规范的,社会主义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一个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社会,创新型学习型社会,和谐的,政治清明廉洁的社会。对外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对内让最大多数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不能改成腐败的,官商勾结的,贫富对立的,对外依附的资本主义,如果那样,就意味着改革的失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