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茅于轼 > 正文
 

茅于轼:什么是援助者和受援者的正当关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08:52 新浪财经

  

茅于轼:什么是援助者和受援者的正当关系

新浪专栏作者茅于轼。(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茅于轼,新浪专栏作者,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此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之聘任高级讲师;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参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2月13日-2月17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茅于轼。----编者按

               什么是援助者和受援者的正当关系     2月15日  星期三

  文/茅于轼

  社会上的强者帮助弱者,富人帮助穷人,这是一个良好社会应有的风气。那么这两种人,援助者和受援者,各应持什么态度对待对方呢?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是去读一下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他所描写的富人是关爱穷人,慷慨豁达,施舍从不求报答的仁人君子。穷人则是感恩在心,诚实勤劳,愿意奉献自己身心的善良人。他们之间绝不仅仅是钱的授受关系,而是有爱联系着。当他们长久分开,一旦相遇时,真诚的拥抱,快乐得流下眼泪。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动人的,感人心扉的。绝不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我们所追求的

和谐社会不应该是冷冰冰的人际关系,而是温暖快乐的。

  现代社会一切依靠制度,似乎制度能够解决一切。制度固然重要,但那是一个死东西。人愿意生活在制度中,还是愿意生活在关爱中?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思考。当然愿意生活在关爱中。现代社会中援助和受援之间的关系太过于制度化,变得冷冰冰的。援助方不管愿意不愿意,这是一种义务,在道义上你必须承担。受援方则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理直气壮地接受。这样的安排固然说得过去,但绝对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主要原因是援助方和受援方隔离,互不见面,没有任何感情的联系。所以我认为社会援助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更多的直接帮助。从中建设和谐社会。甚至国际间的援助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不仅仅是钱的授受,尤其是感情的沟通。

  援助方应该完全出于单纯的同情心,体谅弱者的困难,伸出援助之手。不应该企盼受援方任何方式的回报。的确有一些援助者不是这样想问题的。他们很希望受援方能够报答自己的施舍。甚至于把援助看成是一种交换。这样的援助往往导致双方的怨恨,不欢而散。因为受援方的报答往往不能满足援助方的预期,总觉得别人还欠着我。结果必定是双方的抱怨。我愿意奉劝援助方,如果你期望回报而援助,还不如不援助。否则将来双方都是受害人。

  但是对于受援方则相反,受援就应该报答,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不打算报答是没有道德的想法,不愿意和援助人见面,逃避报答的义务更是错误的。不过对于援助方来讲,受援方不报答也不用生气,也不必去批评他。当然,如果援助方能够选择的话,他一定愿意帮助想报答的人。这并不是期望有所回报,而是对有道德者的鼓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