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 格林斯潘18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00 《财经时报》 | |||||||||
格林斯潘有维持消费者信心的点金之术。他在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因素和全球化所带来的通缩因素之间维持微妙平衡,使两者形成良性循环。格林斯潘对全球化的顺应,将被视为他最大的成就 格林斯潘在任18年,期间美国进口翻了四番。美国进口需求的增长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融合,推进了全球化进程。受格林斯潘的政策影响最大的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亚
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动了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不过,究竟是什么在支撑扶摇直上的美国逆差? 我认为答案在于,格林斯潘有维持投资者信心的能力,他也能顺应资产需求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柏林墙倒塌以后,全球经济遭遇大规模通缩;占全球人口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摒弃了计划体制,转而将贸易视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格林斯潘这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发挥了这种重要作用。如果说全球化时代有一个助产士的话,那就是格林斯潘。 点金之术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当时美国每个人都在谈论道琼斯工业指数在上周五大跌500点一事。有经济学家回忆起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其时新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出面咕哝了几句,降低了利率。于是每个人都不再焦虑了,经济照常发展。尽管2000年股市崩溃,但总体来说,自1987年以来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了533%。 当时我弄不清楚格林斯潘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以为是我经济学还不够好的缘故。之后我终于认识到,没有任何人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那就是他的魔力。他把那么多东西留给众人去想象。 格林斯潘能让投资者疯狂。他扮演了金融投资者的首席精神病医师的角色,把市场轻轻推向乐观轨道。 通缩之“冰” 格林斯潘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控制着美元的供给。在他就任美联储主席两年后,柏林墙倒塌了。占全世界一半人口的前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抛弃计划经济,闯入全球经济体系。 前计划经济国家在计划时代所积累的资产,无益于它们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抢占市场的需要。它们于是不得不尽快积累起能参与全球经济体系的新资产。 此次变迁中,中国的变化最为显著。中国其时已经开始市场经济试验,并且在1991年之后加快了市场化步伐。香港和台湾地区纷纷把工厂转移到中国大陆。大陆突然之间有了生钱机器,财富快速增加。 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转向市场化,削减了进口关税,取消了一些许可限制以促进竞争。此后其经济加速发展。此外,海外印裔居民寄回本国的汇款,也为印度带来大量资本积累。 前苏联国家在市场化方向上走得更远,迅速将资产私有化。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其劳动市场融入了西方高薪劳动市场,这种整合带来大量收入增长,而收入增长中的很大部分被用于投资,以进一步提升创收能力。 此外,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也使其过剩储蓄增加,从而为全球经济带来另一波通缩冲击。 我的前同事巴顿·比格斯将通缩称为“冰”,将通胀称为“火”。如果不以政策性通胀这把“火”来融化通缩之“冰”,那么全球经济就可能已陷入停滞。 通胀之“火” 这把融化了“冰”的“火”就是以美国为主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消费。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盎格鲁撒克逊地区的过剩需求。这一点上格林斯潘起了关键作用。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普遍经历了结构性改革,弱化了政府的作用,放松了管制,经济灵活性加强了,并向全球竞争开放。改革后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经济表现最佳,也最容易对刺激经济的手段做出反应。这些国家有着全世界最高的消费者信心。 格林斯潘在将美国高涨的消费者信心转化为需求这一点上功不可没。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表达了消费者对未来的强劲信心,于是人们大量借贷消费。这其中格林斯潘的作用就在于,他有能力保持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 “冰”与“火”的平衡 格林斯潘所做的,就是在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因素和全球化所带来的通缩因素之间保持微妙平衡。我的意思不是说他精心制造了资产泡沫来维持美国的消费增长,而是说,他激发投资者信心的神秘能力,将美国和全球经济引到了这条胡同。 美国债券收益的平稳下滑,为资产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合适的理由。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的市盈率在格林斯潘时代平均为23倍,而此前的30年里,市盈率仅为14倍。资产价格的上升刺激了强劲的需求增长,使人们有理由对未来乐观。 资产价格上升和强劲增长的良性循环,正遭遇两个阻力。首先,美国债券收益现在已经非常低,如果再下降,其引发的可能是通缩担忧,而非对价格稳定的信心。 如此,则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同其维持资金流动性和债券低收益的初衷背道而驰。其次,美国贸易赤字非常大,需求过剩引发的可能是人们对美元崩溃的担心,而非对需求增长的乐观。 格林斯潘的成功可能是因为他有点燃投资者信心的点金之术,但也可能是因为他是活人中最走运的人。当全球化带来通缩之时,美国经济仍有很多备用的经济刺激手段。高债券收益、低市盈率、低贸易逆差等,都为格林斯潘留下了经济刺激的余地,而现在,格林斯潘可能已经把这些潜在的经济刺激空间挤压殆尽了。 贸易逆差带来的一个副产品是金融全球化。美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将美国以外国家的过剩储蓄吸纳进来,以填补美国赤字。尽管我时常指责宽松货币政策、疯狂的投机和房地产泡沫,但我非常清醒地知道,我的这份职业同样是由我所指责的这些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带来的。 格林斯潘时代的遗产 经济不是科学。没有人能通过实验来证明或否定一个经济理论的正确性。经济学的经验研究充斥着模棱两可的因果关系。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往往风险极大。格林斯潘区别于其他央行行长的,是他的实用主义方式。他的时代所留下的遗产,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引发人们不休的争论。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格林斯潘对全球化的顺应,将被视为他最大的成就。如若没有强劲的全球经济,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可能取得成功。前计划经济国家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若没有更好的增长来支持这个新的模型,也将难以为继。 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贸易赤字,实质上是对全球经济的凯恩斯式刺激。 随全球化而来的贸易赤字给美国带来一些问题,但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同时也让来自他国的资金得以轻松流入美国,填补其赤字。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的闲散劳动力纳入全球经济,使生产力大为提高,从而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以分配。 如果全球化真的不可逆转(事实上我相信它是不可逆转的),那么格林斯潘可能将被看成是过去20年来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全球化和技术是影响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的两股力量。格林斯潘在世界步入崭新阶段的过程中,发挥了无人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他在技术泡沫破灭之后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我认为将会是后人对他争议最大的一块。他的刺激措施引起了全球房地产泡沫。问题是当时并不需要这样的措施,全球金融泡沫的风险当时并不存在。 美国经济完全可以经受住几年的缓慢增长,以此消化过剩的技术泡沫。格林斯潘完全可以让美国实现软着陆,但相反,他的经济刺激措施使美国贸易赤字增加了50%,并引发了中国的投资泡沫。 从另一方面讲,全球房地产泡沫也对经济有所补偿。商品价格的上涨改变了大多数新兴国家的资本结构,在下一轮全球衰退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徐寒梅 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