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刘步尘28日专栏:本土手机持续走低根结何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9:29 新浪财经

  

刘步尘28日专栏:本土手机持续走低根结何在

新浪专栏作者刘步尘。(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刘步尘,新浪专栏作者,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策略总监,原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国内著名家电产业研究专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专长于企业品牌形象建设、企业新闻整合营销传播、国际化三大领域研究和运作。

  11月28日-12月2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刘步尘。----编者按

                      本土手机持续走低根结何在     11月28日  星期一

  文/刘步尘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起攻打

伊拉克的战争。战前的萨达姆一再声称有能力抗击侵略者并赢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看来,这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萨达姆式冒险,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优势完全不对称的对手,可以说,战争还没有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了结局。

  2005年初,我应媒体之约谈本土手机年度走势,记得我讲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故事。在我看来,中外手机品牌的较量,和伊拉克战争并无二致,也是一场优势不对称的战争。

  我的理由再简单不过:2004年初,本土手机突然遭遇由盛而衰的打击,他们理应好好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谋求东山再起,然而,除了抱怨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到2005年初,导致本土手机集体遭遇困境的所有因素依然存在,而且丝毫看不出要改变的迹象。所以,我大胆预测,2005年本土手机振兴无望。

  前不久,手机企业相继发布2005年第三季度公报,几大本土手机企业继续亏损,甚至有企业发出了全年亏损的预告。调查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本土手机市场份额已经从年初的37%持续下滑到34%。可以说,现在的形势比2005年初还要糟糕。

  我预测:2006年本土传统手机企业,总体呈继续恶化态势,部分主流品牌将退出市场。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今天的结果源于昨天的行为,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结果。

  许多人觉得本土手机突然出现由盛而衰的景况不可思议,事实上,当初本土手机热热闹闹唱主角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今天的种子。今天的痛苦,是当年埋下的种子结的果。

  本土手机的成功,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营销的成功,具体说来,就是“广告狂轰滥炸,渠道人海战术,价格走低端路线”三大营销策略的成功。

  我们知道,营销优势具有可复制性特征,属于非壁垒型优势。也就是说;本土品牌动不动就降价,人家国际品牌更有资格降价,只要他愿意放下贵族的架子;本土品牌大建销售渠道,国际品牌也能够做到,而且有更多有实力的人愿意做他们的经销商;本土品牌动辄就是广告轰炸,国际品牌的资金实力比我们还强。所以,这些优势都不具有壁垒性。

  但是,国际品牌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就不同了。不是说你想拥有核心技术就能拥有核心技术的,也不是说你想开发创新性产品就能开发出来的,所以,国际品牌取得本土品牌的优势容易,本土品牌取得国际品牌的优势却很困难。

  过去,本土手机打的是差异化牌,用我的优势打你的短板,现在我的优势不复存在了,而我的短板却依然在那里,这仗怎么打?

  所以,本土手机长于营销而短于产品和技术,实际上是拣个芝麻丢个西瓜,得不偿失。

  2003年以来,国际品牌纷纷实施渠道重心下移,市场的触手延伸到了三四级城市乃至农村市场,把本土手机渠道的固有领地一下子给蚕食掉了。不惟如此,他们还推出五六百元的低价手机,把价格优势从高端延伸到中低端,不给本土手机留下一丝价格空间。

  遭遇国际品牌渠道和价格的双向夹击,本土品牌终于在2004年爆发出集体危机。所以,2004年的危机绝对不是偶然的。

  事实上,本土手机当年的成功,还有几分“时势造英雄”的意味。1999到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属于典型的机会型市场,有产品不怕卖不出去。那个时候,老百姓对拥有一部手机的渴望,远远大于拥有一部名牌手机的渴望。这恰恰给此时出生的本土品牌一个难得的成长机会。

  由此看来,本土手机的成功,非成于营销即成于天时,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可靠的因素。一个建立在不可靠基础上的产业,怎么会可靠地运行呢?

  所以,我说本土手机,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遗憾的是,本土企业至今不知从何突破

  遗憾的是,本土手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2004年以来,本土手机的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与2004年之前几乎一脉相承,依然是围绕营销做文章,技术、产品、产业链架构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

  但是,他们的境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形象江河日下,销售渠道几近崩塌,企业实力元气大伤。如今,大家一说到本土品牌就是叹气摇头,消费者没信心,经销商也没有信心。在这样一片消沉气息之中谋求东山再起谈何容易。

  因此,对于目前的本土手机行业来说,要想打翻身仗,必须首先重建消费者及经销商信心,这比想着多卖几万台手机重要得多。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本土企业好象并不乐意做这样的事情,他们甚至不愿意承认产业信誉崩塌这样一个事实。因此,在重建消费者信心之前,还需要建立企业观念,恐怕这一步就很难迈出去。

  面对2005年以来的持续亏损,本土手机企业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整个行业持续低迷”、“黑手机对市场造成冲击”。这样解释等于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国际品牌不降反升?为什么“黑手机”没有对国际品牌造成冲击?

  以这样的心态面对问题,能走出困境吗?

  本土手机:希望在于3G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是一个优势完整型的企业,换言之,必定同时具有技术优势和营销优势,属于复合优势型企业。

  在技术和产品优势这个板块上,本土传统手机企业希望已经不大。因此,中国手机希望在3G时代。

  我们看到,和传统手机企业不同,华为、中兴等技术主导型企业已经突破了国际品牌对技术的垄断,并彻底跻身拥有通讯核心技术企业行列。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只要他们的营销战略运用得当,完全有可能成为下3G时代中国手机的代表力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