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纯:解决社会四大矛盾先要完善民本价值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 |||||||||
郭之纯 10月30日,新华社发出专稿指出,要保证“十一五”期间社会和谐发展,应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不和谐因素的“四大矛盾”:分配公平失衡,贫富差距加大;教育不公,发展不均;看病难、看病贵;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保障缺口多多。
所总结出的这“四大矛盾”,确实既有着特别的现实性、而且也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只有这“四大矛盾”得以解决的社会,才可以称得上“和谐”二字。就如何解决这“四大矛盾”,文中提出了一些兼具原则性和针对性的建议,诸如“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等。这些建议都很好,但是,怎样才能真正将这些建议落到实处呢? 面对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逻辑很多时候是难以奏效的。因而,要真正有效解决“四大矛盾”,当前首先应该思考的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在GDP的高速增长下,却形成如此之多的矛盾,而且矛盾还愈演愈烈,这是发展的宿命,还是由于某些措施产生了偏差?尤其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果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产生一些偏差难以避免,但为什么偏差如此之多,而且后果如此严重,自我纠偏却鲜见成功?比如药价降了17次,看病却反倒越来越贵;再比如教育不公及其高收费严重恶化了社会心态,但学费未降反升……为什么公众的期望经常会如此被背离?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现象,我认为,这是因为在“四大矛盾”之间有着一个相通的共性原因:对民本价值观的落实过程中尚有“短腿”。 应该说,以民为本的政治价值观近年来日益凸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成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民本价值观正“走下书面”、脱离抽象概念范畴,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有悖民本价值观念的做法,还未能得到纠正。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甚至连形式上的权利平等也还无法得到。比如,分配公平日渐失衡,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在于强势群体左右了利益分配的过程:企业改革成了少部分精英的掌中把戏,车改、房改成了按级别“分果果”的领导者福利。而面对这一切,有相当一部分人面对自己利益的受损,却甚至连份像样的话语权也没有——没有人去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左右不了、甚至无从知晓决策过程;无论是激烈的批评还是温和的质问,都得不到什么回应。 决策者敢于轻视他人的意见,是各类社会不公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轻视之所以能够成立,原因就在于民本价值体系中的一些概念还缺乏可操作措施的支持。民本价值体系中有着三个重要的支撑点:民有、民享、民治。这三个支撑点缺一不可。但在当前,对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民治”这一观念还缺乏有效的理解和支持,导致人们面对强势者的错误决策甚至故意制造的不公,往往也无可奈何,社会矛盾也因此越积越多、越来越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