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金融改革就是使灰色金融正规化 正规金融市场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1:5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黛 发自天津

  日前,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创新发展留下了法律空间。日前,《第一财经日报》就金融市场改革话题,专访了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主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君潞教授。

  《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法》修订以后给中国金融市场会带来什么变化?

  马君潞:目前我们还是分业经营,但是修订后的《证券法》将是中国金融市场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历史拐点,也意味着在时机成熟和市场条件更完善的时候,立法还要不断完善。

  中国改革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渐进式改革,即市场完善以后才涉及立法变化,这也是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不同之处。在我国,立法是配合市场条件、配合人们的市场观念转变的一个工具,是我们渐进式改革的一个步骤,也是一个延续。

  应该说现在的金融体制在朝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市场功能方向努力,包括市场运行机制本身、金融基础工具和衍生工具等不断完善。立法和监管制度与之配合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金融业在中国的这种渐进式改革中起了什么作用?

  马君潞:美国的麦金农(McKinnon)教授曾经提出过“中国之谜”的说法,就是中国在向市场化过渡过程中,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的同时,却维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中国实行的是渐进式改革,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92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世界第一,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50%,形成了中国经济的二元性。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实际上也促成了金融体系的二元结构,就是以国有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和以民间金融为主的灰色制度安排。改革过程中,正规金融机构承担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成本,避免了转轨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中国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财政方面实行一定放权行为后,并没有出现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说明一定有什么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财政的功能,这就是国有银行和资本市场,这也是金融业在渐进式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金融业未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目前改革的效率如何?

  马君潞:从金融体制来说,正规金融必须市场化,灰色金融必须正规化,从而实现经济体制市场化转轨的初步完成,最终并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中国金融改革因为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任务,即市场转轨稳定性保障和新工业革命的资本积累,所以其效率也大打折扣。但是,长远地看,这种发展道路是一个优化的路径,终会完成金融业的使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