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三个新提法凸显发展战略重大转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08:5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令伟家 张小林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于日前闭幕。新华社特约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作为研究或者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转轨的学者,他认为本次会议最值得关注的是,全会明确提出了几个具有方针性的重要概念,这些重要概念与以往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般提法有所不同,更清晰地凸显了与发展战略重大转变相
温铁军说,我国正在经历转型阵痛,26年间平均9.5%的高增长,不仅创造了财富增量,有利于推进“增量改革”、形成新的财产及收入分配关系,但同时也累积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缩小“三大差别”和形成全面小康大目标所必需的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多面对的是以往“制度变迁”收益可能减少而成本可能增加的局面,这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主要是推进发展战略转变的基本原则和与之相关的改革新思路。 温铁军认为,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几个具有方针性的重要概念,这些新概念新提法,更清晰地凸现了深化改革的新内容。 新提法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温铁军认为,这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4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一以贯之,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温铁军说,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去年提出的“两个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思想来理解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就会认识到其所针对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以往简单地强调工业化、城市化,这必然导致城乡差别加大和社会失衡;另一个是,以往比较注重农业生产,而农村社会文化和农民福利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 有鉴于此,公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性内容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在这之后,过去曾经提过的内容也再次表达:“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五中全会公报的其他段落中,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的表述还有两个方面:一是排除干扰,继续坚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提法,而不是简单化地强调“加快城市化”。二是把“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关的内容予以明确。 新提法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温铁军认为,这个提法对十六大之前就已经开始、至今仍然延续着的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不同意见争论,应该有“一锤定音”的作用。并且,这个提法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的政策规定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些表述的概念是十分清晰的,也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温铁军说,这个提法是在强调已经被四中全会明确过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的段落中予以明确的,其现实指导意义自不待言。 新提法三: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 五中全会公报加重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这种显然有紧迫感的提法,与这个提法之前有关“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文字,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相关。 温铁军认为,以上三个具有方针性的提法,有助于我们清理思想,深化关于进一步改革的具体政策取向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