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应正视对外依存度的两面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3:05 新京报 | |||||||||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我国2004年的对外依存度为70%左右。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今年出口总额可达1.4万亿美元,外贸顺差1000亿美元。这表明对外依存度还可能上升。 对外依存度越高,风险也越大
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是我国对外开放,加入WTO的结果。它有利的一面是使我国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迅速发展经济。这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对外开放功不可没。尤其是出口迅速增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据今年上半年统计,进出口增加对增长率的贡献占到40%左右。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是我们的国策,这也是我们向市场经济转型成功的基本保证之一。 但是,千万别忘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依存度越高,风险也越大。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它的每个风浪都要通过贸易这个渠道传递到国内。中东战争、石油涨价、美元欧元汇率变动,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调整,都会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真正是别人打喷嚏,我们就要发烧了。尤其应该考虑到的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和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这就给稳定经济带来了更多困难。 增长的“发动机”应该是在国内 还应该注意到,在消费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些年的高增长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国内投资增加和出口增加。投资增长过快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就使得我们更多地依靠出口。但有两个因素在影响出口。一是国外的贸易政策。二是由于国际收支一直是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汇率升值对依赖出口的国家的经济冲击不可忽视。已故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形象地把出口比作增长的“润滑剂”,而不是“发动机”。如果“润滑剂”喧宾夺主地当了“发动机”,长期下去,弊大于利。无论经济如何开放,增长的“发动机”应该是在国内。 退一步说,可以依靠出口拉动经济,我们出口的基础需要再夯实。这些年来我们出口的增加的确相当迅速。但许多方面没有核心技术,没有高质量,更谈不上品牌。几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正是这种以量取胜的形象写照。这种低成本低价格的出口方式在经济开始增长的阶段是难以避免的,也是为进入世界市场付出的代价。但这种方式不能持久。不实现从低价格向高价格出口,从无技术向高技术出口,我们就永远摆脱不了依附的状态。 我们需要实现出口产品的转型 我们的出口现在主要靠的还是低工资、高消耗资源和高污染的产品。许多地方工人的工资水平与10年前差不多,但只要工资一提高,出口优势就会变小。这种出口模式能持续多久呢?这样下去怎么建立和谐社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除了我们的政策导向需要调整外,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我们都急需要实现出口结构的转型。 出口依存度的节节上升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立足于消费的增加。从目前来看,制约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包括医疗、教育、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不完善,这就引起消费率没有与收入的增长同步增长。其实,政府增加这方面的支出是一石多鸟。二是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这就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千万要记住,农民现在仍然是人口的主体,他们没有能力消费,消费如何增加? 另一方面,要实现出口品的转型,从低成本低价格出口转向高价格高质量出口。这种转型的基础还在于我们一个老生常谈,但总不见效果的话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需要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的中心是以技术进步取代投入增加。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变,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可能就会遇到困难。 □梁小民(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