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梅新育:全球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走向深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09:43 新浪财经

  

梅新育:全球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走向深化

新浪专栏作者梅新育。(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梅新育,新浪专栏作者,1968年生于武汉市。1985~1989年就学于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89~1993年在湖北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工作,1993~1996年在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1996~199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计划统计处工作;1997年6~10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查统计司从事重点国有大型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工作。1997年10月入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7月毕业到北京市外经贸委国际贸易研究所工作。2000年11月至2003年在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9月起在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在工作和学习期间,先后主持、参加3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评论等数百篇,独著专著1本,主笔、参编专著6本;合译学术专著1本。

  9月19-9月23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梅新育。----编者按

              全球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走向深化       9月20日   星期二

  文/梅新育

  第八次中欧峰会圆满结束了。在此次峰会期间,双方达成了6份协议和备忘录,共同发表了《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加上欧洲投资银行为北京机场扩建项目提供5亿欧元贷款的项目签约,中欧就解决欧盟纺织品市场危机达成一致,此次峰会堪称成果丰硕。从会后发布的联合宣言来看,双方领导人在此次峰会期间探讨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事务、空间开发、能源交通战略、海运、气候变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多哈回合、台湾、联合国改革、东亚安全和稳定等23项问题,涵盖经济、社会、国内和国际政治、科技合作等各个方面。

  自从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1975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1995年欧盟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份全面对华政策文件——《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报告以来,双方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中欧关系定位从“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而上升为“全面伙伴关系”,进而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的世界性影响也日益凸现。如果说中国与欧共体于上世纪70年代建交伊始双方所共同关心的主要议题局限于双边问题的话,那么,在此次峰会所讨论的23项议题中,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多哈回合等问题已经是十足的全球性问题,就是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项目(ITER)这样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是全球性的合作项目。在业已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相信此次峰会上双方首脑同意尽快启动的新中欧框架协定谈判将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全面提升。

  走过30年风风雨雨的中欧关系已经有能力经受住暂时波折的考验。今年上半年,欧盟自身内部建设和中欧关系双双发生问题,而且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之间似乎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欧盟内部,法国、荷兰全民公决相继否决《欧盟宪法条约》,欧盟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欧盟中期财政预算搁浅,致使欧盟陷入极为罕见的困境之中。就在此时,中欧双方围绕纺织品贸易发生的摩擦也迅速升温;而在法国全民公决中,一些反对派正是以“中国竞争导致欧洲工作机会流失”为其宣传主题。尽管如此,毕竟从2003年第六次中欧峰会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之时起,中欧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双方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地区战略威胁的基石,开始了为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发挥更积极作用寻找战略共同点的进程。正是这一点,在构成中欧关系基础的各类因素中影响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相比之下,纺织品只是双方贸易的一小部分,2004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占对欧出口总额的10%;即使贸易本身也只是中欧战略关系的一个侧面。日趋成熟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会轻易因为单方或双方暂时、局部的利益就大起大落,也不会因为欧盟一体化之类内部问题而止步不前。事实上,与至今未能达成共识的中美纺织品争端相比,中欧纺织品争端得到了相当迅速、合理的解决,

商务部长薄熙来在签署中欧纺织品备忘录时评价“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不是空话”,当属有感而发。这份备忘录使我国摆脱了纺织品争端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为我国赢得了最终解决这场争端的主动权。此次纺织品压港危机爆发之后,双方也本着互谅的精神在不长时间里就达成了合理分担的解决方案。

  无疑,中欧关系的发展要受到形形色色的外界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莫过于美国。在这三对双边关系中,我们必须确认两个基本事实:中欧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中美之间的共同点,美欧之间的共同点又多于中欧之间的共同点。充分认识到前一点,我们才能充分发掘中欧合作的潜力,尤其是在以下重大问题上寻找与美国相对立的战略共同点:多极世界与单极霸权、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解决国际冲突和争端的方式与手段,等等。充分认识到后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中欧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中欧关系的前景是远大的,但又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欧盟内部一体化程度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欧盟东扩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复杂性。欧盟既是一个单独的政治经济实体,又是25个主权国家;尽管欧盟在对外政策方面一直追求用一个声音说话,但由于“欧洲利益”未必与国家利益完全重合;加之欧盟内部决策机制仍然存在缺陷,需要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事项仍然太多,可以有效多数票表决的事务仍然太少;即使在可以有效多数票表决的事务中,表决票数分配方式也需要改进,致使在中欧关系中往往是务虚的议题容易一致通过,务实(换言之就是涉及具体国家利益)的议题难以达成共识。结果,在一些问题上与我国存在利益冲突的本来只是欧盟的部分成员国,经过欧盟决策机制之后却形成整个欧盟与中国的对抗。对此,我们需要深化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希望欧盟内部一体化尽快取得更大进展,提高决策效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