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赵晋平: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一体化前景及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9:41 中国经济时报

  赵晋平

  2003年9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明确了区域经贸合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从《纲要》签署以后两年的实际进展来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间的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主要集中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能源、交通等具体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方面。今年9月,将有可能就签署多边投资
保护协定达成一致。

  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区域集团化趋势显著加快的背景下,随着我国与东盟及其他周边国家(地区)制度性合作关系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尽快实现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与中国的进展

  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即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提高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效率;二是功能性合作,即选择一些具体领域,先行开展技术、资源和信息共享与合作开发;三是制度性合作,即区域内成员签署协定,建立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FTA)、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EPA)等特殊安排,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其中后者不论是合作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超过前两种形式,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不可缺少的制度性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潮流之一。各国为了寻求更多发展机会和扩大发展空间,把双边或区域多边FTA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选择,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10年多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代表的地区经济合作得到大力推进。按照WTO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7月,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通报的FTA已经达到了180个,扣除其中由于欧盟(EU)扩大而失效和同时向两个以上机构通报产生的重复案例,实际数量为138个。WTO的几乎所有成员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FTA,各类FTA成员间贸易已占全球贸易的大约50%左右。

  启动中国与东盟FTA谈判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新的实践,也是“入世”之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这一新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制度性合作产生了示范作用。随后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国内地与澳门分别签署了双边协定(CEPA),并先后启动了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海湾合作委员会、新西兰、

澳大利亚、智利、巴基斯坦等国(地区)的双边FTA谈判。将中国的区域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地位和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6国于2001年6月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已经包括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先后签署,经贸合作在成员国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2004年9月通过的《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进一步将经贸合作推向了具体实施阶段。

  根据《纲要》及其实施计划,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短期目标:即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确定共同感兴趣的经贸合作优先领域和示范合作项目并付诸实施;二是中期目标:即在2010年之前共同努力制订稳定的、可预见和透明的规则和程序,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是长期目标,即在2020年之前,为贸易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以逐步实现货物、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

  按照2004年水平计算,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拥有14.9亿人口、3020万平方公里面积,近2.3万亿美元GDP的区域组织。虽然现阶段根据名义汇率计算的经济规模仅仅是欧盟的20%左右,但是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3年6国的GDP总额已经达到欧盟的71.2%,而总人口和面积分别相当于欧盟的3倍和12倍之多。由于这一区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按照世界银行2003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和虽然只占世界的15%,但是在2020年可能上升到30%左右,超过欧盟和北美贸易集团的规模。因此,如果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实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贸易集团之一,在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扩大带来的压力,保持全球经济均衡和稳定,并提高区域成员在参与全球多边谈判和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为推动WTO主导下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积极贡献。

  三、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实现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周边关系的稳定和和平发展,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源、市场等要素的不足问题,有利于通过国内市场开放为区域所有成员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重要选择,有利于回避各种贸易集团可能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一体化能够提高成员之间的经济相互融合程度,为政治、安全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从其他成员的角度来看,和中国之间的制度性经济安排,能够为本身的丰富资源和比较优势产品找到一个具有长期持续增长潜力和稳定的市场,满足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工业加工品和资本品的需要,消除欧盟东扩给各国带来的竞争压力和被“边缘化”的风险,吸引大批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中国企业投资,提高这些国家在WTO或其他国际、欧洲区域事务中的谈判地位和影响力。总体上看,实现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资源和市场等要素的优势互补,对于所有成员国都将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上海合作组织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很多。首先,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区域组织,并形成了由元首会议、政府首脑会议等定期会议机制和秘书处等较为完整的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第二,成员各方都具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并且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步骤。第三,一些成员在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中国的FTA战略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中亚各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也具有制度性安排的实际成果,这些国家作为独联体海关同盟和中亚经济共同体的缔约国,对上述组织成员国实行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包括进口零关税,免征增值税等。第四,部分成员之间已经展开了建立FTA的研究和磋商,如2005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成立一个由两国副总理牵头的联合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文件草案。第五,各成员之间在功能性合作领域已经建立了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取得了许多实际成果。这些领域包括海关、检验检疫、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许多方面。第六,近几年来,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经济融合程度明显提高,为制度性合作提供了市场基础。如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计算,2004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5个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增加到27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5倍;5国对华贸易额在其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6.3%提高到8.4%。

  在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如成员之间还没有就贸易自由化的具体时间表达成一致,部分成员对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能对对本国产业带来的竞争压力感到担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成员的市场化改革面临困难;地区形势稳定的风险因素尚未完全消除;区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渗透有所加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地区利益的角度考虑,应当通过加快一体化进程逐步克服和消除这些障碍的不利影响。

  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影响

  各国建立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的目的,首先是为相互关系奠定制度性基础和稳定机制、促进区域和谐和共同发展。此外,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也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中国推进FTA战略的意义同样如此。FTA对区域成员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直接对各成员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第二类是指缔结FTA之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FTA对吸收直接投资也会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多数情况下FTA协定本身包括了服务业开放和促进相互投资的内容,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本要素流动;区域内商品跨境流通成本降低,区域外企业在区域内投资生产的产品有利于进入整个区域市场。FTA对贸易和投资产生的促进效果,最终将体现在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增加国民福利上。

  上海合作组织实现FTA各种积极效果具有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性。首先,一些经济体仍然保持了较高关税水平,许多产品的贸易数量限制仍然存在,反倾销等形式的双边贸易纠纷也时有发生。通过建立FTA,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消除贸易障碍,刺激贸易需求增长,提高区域内贸易规模和比重,并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其次,周边地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区域之一。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本优势将为其他国家的资源开发、加工业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大量机会。区域统一市场将进一步促进区域成员对华投资增长和更多外部资本要素流入。当然,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在各个成员和各成员的不同行业之间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在相对比较优势原理的作用下,各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一些相对弱势的行业则可能面临结构调整、甚至衰退的危险。因此,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影响,需要综合考察FTA可能给相关各国在贸易、不同行业产出、国民福利、GDP增长等产生的影响。今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周边合作还有一个积极影响就是有助于推动相邻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新疆与中亚各国相邻,是中国连接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之一,受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深刻。近年来,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逐步推进,新疆对中亚地区的贸易增长很快。2005年1至6月,新疆外贸累计进出口总值达30.3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哈萨克斯坦以绝对优势继续保持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2%,占中国对哈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5%。

  五、加快上海合作组织FTA进程的建议

  综上所述,上海合作组织推进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稳定、符合区域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为了有效应对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消除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并在多边谈判和国际事务中争取主动和提高影响力,让区域内成员尽早享受制度性合作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有必要加快建立FTA建设的进程。为此建议:

  1、明确2020年全面实现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时间表。争取从2010年起,启动上海合作组织自由区(SCOFTA)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并在2010—2020年的10年内完成全部进程。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成员国给予不同的期限,条件成熟国家之间的谈判在2015年前结束,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过渡期适当延长至2020年。

  2、由于成员之间的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存在很大差别,为了体现上海合作组织推进经贸合作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当采取不同于中国—东盟FTA的推进程序,明确鼓励区域内成员在2010年之前就通过双边和次区域合作方式,在条件成熟的伙伴之间率先进行FTA谈判,最终过渡到覆盖所有成员的经济一体化。

  3、为了使发展相对滞后国家的经济能够平稳过渡和享受到更多的一体化利益。可参照曼谷协定方式,首先由区域内主要经济大国对相对落后国家尽早给予单方面市场准入优惠待遇。

  4、应鼓励民间研究机构尽快开展关于上海合作组织FTA的联合研究,并建立官产学定期会议机制,对各成员国共同关心的经济领域合作问题、特别是区域贸易协定问题进行讨论,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在条件成熟之后,由政府直接开展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联合研究。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