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其华 发自上海
从银广夏到科龙事件,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正让投资者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不禁把质疑的目光投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及其价值。
如果排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因素,注册会计师从技术上究竟能否发现企业可能存在
的重大欺诈案情?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否从技术上杜绝财务欺诈的发生?
日前,本报记者特别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谢荣教授。
《第一财经日报》:什么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和传统的审计方法有何区别?
谢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一步步分析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作出结论的审计方法。
而传统的审计方法仅停留在对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上,一旦企业高层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蓄意编制欺诈性的财务报表时,审计人员就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因而很难予以揭露。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方法最大区别就是,审计人员揭露因管理舞弊而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第一财经日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谢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已经不是一般的因会计核算差错而引起,大部分变成因管理层为了某种目的,例如为了取得理想的经营业绩从而获得相应报酬或奖励,或为了达到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业绩要求等,蓄意地编制欺诈性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虚假的丑行一旦败露,即导致投资者的巨额经济损失,同时也导致审计师被卷入法律诉讼中。所以无论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期望,还是从审计师控制审计风险的需要来讲,都要求审计师能尽快改进自己的审计方法,提高揭露财务报表欺诈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便开始着手研究更加有效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第一财经日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杜绝财务欺诈吗?
谢荣:假如审计人员真正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思路和要求去做,是应该能减少审计失败的,至少从技术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审计失败分两种情况,一是审计师有没有能力发现问题,二是发现问题是否报告。
审计方法的改进能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问题,但是发现了问题,审计人员出于利益等因素的考虑,丧失独立性,不报告发现的问题,常常是目前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安然事件中,虽然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可能没有发现所有的问题,但从安达信销毁了大量工作底稿的行为来看,说明他发现了不少问题,因而导致审计报告结论与工作底稿记录的情况不一致。
当然也有不少案例是技术问题,比如银广夏案例,可能就有很多问题审计人员没有发现。
《第一财经日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
谢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目前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因为这种方法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审计人员不光要懂会计,还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非常了解,要懂经营,要对被审计公司所在行业非常了解,还要对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有了解,所以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两年多的研究,成立了一个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试验室,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入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结合模拟案例,开发基本审计流程和工作底稿,为我们做这方面的培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的审计准则在修订时,也要求审计师更多地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去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增强发现财务欺诈的能力。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的分所已经采用了这套审计方法,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尽管还没有用这套方法,但已经在各个方面积极关注、学习,以期望更早地采用这套方法。另外,除了外部审计,我们的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也都已经在关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