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称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待转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1:45 第一财经日报 | |||||||||
“十一五”末期中国GDP将超过德国2000年水平,但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问题将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量” 本报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 在昨天闭幕的“21世纪论坛”上,吴敬琏代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专题讨论组做总
政府职能转向 “政府在行使职能上存在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吴敬琏说,在他主持的主题讨论上,厉以宁、林毅夫、陈清泰、常修泽等经济学家纷纷发言,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陈清泰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周期与政府换届一直保持着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均GDP只有300美元的情况下,国家把注意力集中于短期的经济增长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陈清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政府试图继续维持主导经济增长的地位,那么这种高速度、低效率的局面就无法扭转。”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发言中也表示,中央从1995年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久转而无根本效果”,根源之一就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该首先扭转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而不仅是把改革政府自身管理体制作为改革重点。 动态变量影响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把为“十一五规划”所作的研究成果在专题上作了展示:“‘十一五’期间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 李善同介绍道,按照不变价格(2000年价格)计算,“十一五”末期中国GDP总量按美元计算将达到24000亿美元左右,超过2000年德国的GDP总量,人均GDP将达到1700美元左右。 她同时敲响了警钟,中国在未来的10到15年间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贸易摩擦对进出口的负面作用、储蓄率的下降和资本积累速度的放慢、体制矛盾造成的制度成本上升等等,有可能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下降到6%左右。 吴敬琏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中国经济的确存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量”。庞大的就业压力和缺失的社会保障成为他心中最大的变量。 他表示,中国的老龄化已经提前到来,60岁以上的人已经占到人口的10%,这对于国民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国家来说,负担是相当重的。而社会化养老刚刚开始,覆盖面较小,过去养老金也没有积累。养老保障正由现收现付指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