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商品定价权决定货币定价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7:07 第一财经日报

  何志成

  当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由一篮子货币的波动率决定人民币价格的波动率时,市场对中国怎样选择一篮子货币及其一篮子货币的构成比例便产生许多猜想,而最应该为市场解惑的经济学家却在这个问题上大都哑语。这很简单,货币问题的背后是商品与劳动的关系,而商品、劳动与货币的关系又是不少经济学家希望回避的。

  货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仍然要看国家内部的购买力平价(既包括生产资料物价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也包括虚拟经济市场市值和资产价格市值)水平波动和货币供求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要看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综合比较。当然,在今天几乎所有国家仍然在商品价格的国际比较上采取各种各样的国家干预政策时,充分的市场经济是扭曲的。劳工保护、贸易保护,以及频繁的货币市场干预,不断挑战货币市场定价机制,也使大多数货币(包括许多被誉为“世界货币”的币种)的真正价值蒙上了政治阴影。

  但是,无论贸易保护、劳工保护的阻力有多大,无论虚拟经济市场市值和资产价格市值的泡沫有多大,无论国家干预的程度有多深,货币的价格仍然无法长期脱离商品价格和劳动价值这个轴心。只是在许多市场和非市场的因素作用下,偏离度可能越来越大,波动率可能越来越高而已。

  以人民币为例,中国是购买力平价水平极具优势的国家,无论是生产资料物价、消费物价,以及虚拟经济市场市值增加潜力和资产价格的增长潜力等,都对世界具有长期吸引力。这一方面有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基本没有参与国际比较,差距太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许多资产过去是“无价”的(甚至是无账的),连国内市场的价值比较都没有(比如土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纷纷涌入的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货币资本而言,面对中国极具增值潜力的城市周边土地和大量极富创造力的知识劳动者,按他们的价格水平衡量,中国几乎为零,简直太便宜了。若按经济学的价值定律衡量,人民币在国际比较中应该是一路升值的,特别是在中国保持9%左右的发展速度长达26年之后。但是,人民币的价格曲线实际是贬值的,特别是以消费物价水平衡量。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用于与国际比较的一篮子商品中,向外卖的商品越来越不值钱,买进来的商品却越来越贵(如资源类商品)。同时,为了不扩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代差,中国的部分劳动力价格(必须留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比经济发展速度增长更快。这就是现在不少人指责的所谓:增产不增收,繁荣却不富裕的现象。

  这是不是在使用货币武器呢?对此,我们必须明确回答:中国的所谓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许多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是长期落后导致的,而中国利用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后进的经济体参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劳动力或资源的比较优势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的。而由于中国缺乏资源的特殊性又使中国只能走加工业之路,因此对低廉劳动力的依赖更严重。

  因此,人民币价值被低估是客观原因限制的,是中国“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和产业结构升级准备期的必然选择。

  与发达国家所处的新经济时代(以创新劳动为主体的产业阶段)相比,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中期,属于原始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并存的阶段。什么叫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是必须大量进行重复性劳动,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而且还必须把大量“不平等”劳动价值交换所获得的收入转为超额储备的阶段;什么是产业结构升级准备时期?就是从农业大国到袜子大国、皮鞋大国再到家电大国、汽车大国、飞机大国的转型时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在不断加工或复制别人的创新劳动时,积累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汽车。回想10年以前,大规模地生产小汽车对中国来说还是梦想,一个普通的部件都要依赖进口。当时,一辆高档

进口车相当于50~80个中国普通劳动者一年的劳动价值。而在长达10年的复制过程中,我们在小汽车上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制造能力,小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与中国劳动者10年前的实际购买力相比便宜了至少10倍。在汽车这一单项产品上,人民币的实际
汇率
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今年,中国已经成为小汽车国际市场的后起之秀,甚至成为低档车的“倾销者”。已经有人在惊呼,中国即将刮起的汽车风暴,可能在未来几年会将国际市场小汽车的价格压低40%~60%,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小
汽车价格
的定价权。

  什么是定价权?就是在一个产品或产业上的劳动经过世界范围的比较,其创新能力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当这样的产品或产业越来越多时,一篮子商品交换或世界范围的劳动比较才是平等的。而只有我们具备了相当多商品的定价权,我们才可能真正拥有人民币的定价权。相反,在这个阶段完成之前,我们必须仍然用低廉劳动力去换取创新劳动力,用牺牲部分产品的定价权去夺取更多产品的定价权。只有当中国“晋升”为全球产业分工的一个较高层次,只有“中国制造”被更多的“中国创造”所代替,只有在中国进行国际比较的一篮子商品中出口商品比进口商品更值钱,中国的劳动者才能真正享受人民币(名义汇率或实际汇率)升值带来的普遍福利。(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