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农信社总体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6:04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本报讯 记者 韩雪萌 报道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李伟8月25日在上海“2005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自2003年8月展开以来,整体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农信社资本充足率从-8.45%提高到5.89%,总体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两年来,通过增资扩股、落实国家资金扶持政策,主要是央行专项票据、清收旧欠、核销呆账等
不良贷款率从36.93%下降到17.54%,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不良贷款率17.53%,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为21.23%,比2002年末下降19.4个百分点。 结束连续10年亏损,扭亏为盈,经营效益显著好转。2004年,在多提取呆账准备金25亿元、多核销呆坏账27亿元的基础上,实现轧差盈余105亿元,盈利面已达到81.2%。2005年上半年,全国农信社实现轧差盈余93.36亿元,同比增盈80.69亿元。 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农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支农服务功能增强。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达30694亿元,继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之后突破3万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0769亿元,增幅为54%;各项贷款2196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8028亿元,增幅为58%。 已组建48家银行类机构和172家统一法人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共组建银行类机构48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39家,另有12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备;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72家,另有273家已批准筹建。 组建适合当地情况的管理机构,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目前,全国已有23家省级联社挂牌成立,另有2家省级联社批准筹备,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开业,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撤销青海格尔木8家高风险更名改制社,成功实施了市场退出。今年6月,对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区8家长期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扭亏增盈无望的高风险农信社,予以撤销,对高风险农信社的市场退出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有益尝试,丰富了改革试点的内容。 李伟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农信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如今,中国农信社已初步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发展道路。只要沿着这条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相信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