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罗格夫:人民币将有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实习记者 王晴 发自北京 日前,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主任肯尼恩·罗格夫(KennethRogoff)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演讲时表示,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汇率体制改革是必要和理想的。
罗格夫认为,汇率体制的改革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对于经济欠发达且经济全球化程度低的国家来说,固定汇率制度是个好的选择;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应采用完全浮动汇率;而对于“新兴市场”,即经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的国家来说,采用半浮动汇率制度是最理想的。而中国应属于“新兴市场”的范畴内。 罗格夫表示,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适时的选择。首先,中国以前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贸易市场的发展,资本控制的有效率性在慢慢削弱,此时应该建立独立的货币政策自主权。 其次,强大的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已经决定了中国在某一时刻必须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如果在国家外汇储备情况欠佳的情况下,汇率制度的改变将加大外债负担。而目前中国选择在外汇储备较为乐观的情况下进行汇率改革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另外,当前的中国货币制度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建立了独立的中央银行和通货膨胀控制体系,这使中国可以不采用汇率机制也能很好地控制通货膨胀。 对于日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向,罗格夫表示,人民币不一定一直呈上升趋势。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而现在中国的资本控制力还不协调:资本流入容易,而流出较为困难,因此“一旦将来中国的资本控制力变得协调了,人民币也可能会呈下降趋势”。 在谈到中国汇率制度的定位时,罗格夫认为,从全国范围看,沿海发达地区是一个“新兴市场”,采用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较合适,而对于内陆欠发达地区则更适合于相对固定的汇率制。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的汇率改革必须避免三种极端情况:采用一个国家两种汇率制度——这将引起通货膨胀和腐败;采用过于严格的资本控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由于国情不同,同一个汇率浮动的幅度大小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国家。但罗格夫认为,有一个准则是不变的:当一个国家经济和金融体制发展起来后,汇率制度的浮动灵活性和经济一体化的水平也应相应提高。而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正是朝着这一个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