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林行止:建构计量经济模式已与现实世界脱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14:12 和讯网-《财经》杂志

  20世纪30年代以来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近年来却被指为“自闭经济学”。人们认为它无法解释由于经济全球化而愈趋复杂的经济现象

  □ 林行止/文

  说来真是惭愧,自以为对经济学动向略知一二的笔者,对一宗发生于2000年6月的“经
济学学生叛变记”,竟无所闻。

  这件经济学界大事,是日前拜读富尔布鲁克编辑的《经济学出了什么乱子》(G.Fullbrook《A Guide to What’s Wrong with Economics》)才知道。原来当时巴黎索邦大学多名经济学系博士生联合请愿,要求大学当局修改课程。传媒报道后,教育部成立“高级委员会”进行研究。整整一年后,英国剑桥大学27位经济学博士生,响应法国同辈的诉求,发起一项称为“开放经济学”的抗议。他们认为当时所学的是“窄频(narrowband)经济学”,非改为“宽带(broadband)经济学”无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到了2003年3月,美国哈佛经济系学生作出类似的诉求,希望经济学教科书包含更宽的视野,他们当时在校园静坐示威,高举“我们要‘后自闭经济学’”——他们称其所学为“自闭经济学”(Autistic Economics)。

  西方国家经济学系学生的要求十分合理,原因是在19世纪70年前后发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渐壮、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垄断”经济学领域的新古典经济学,已与世情脱节。

  新古典学派的开山祖师为剑桥的马歇尔(因此亦称剑桥学派)。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他依据“部分均衡分析”或“其它情形不变”(ceteris paribus approach),奠定了微观(个体)经济学理论基础。这一派学者广泛运用数学,特别是微积分。可是,“其它情形不变”已不可能,他们运用高深数学建构的计量经济模式渐渐与现实世界脱节,这正是经济学被研究生们称为“自闭经济学”的底因。

  近日,《华盛顿邮报》的经济评论员罗伯特萨缪尔森也写出一篇“是丢掉(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了”。顾题思义,这位资深作者对目前的经济学无法解释因经济全球化而愈趋复杂的经济现象,甚为反感。

  他的观察有对有不对。不过,其中有数点值得注意。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认为地大物博的国家如美国,经济自给自足,即使“闭关自守”亦能丰衣足食,蓬勃发展。现在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亦持此观点,据此认为,即使与美国和欧盟爆发贸易战,只要鼓励国人多消费少储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现在的情形复杂得多,愈来愈多美国行业面对外国的剧烈竞争,正在挣扎求存,有的过分依靠外国企业(如供应零件等)才能生存;国际贸易则大幅增长,储蓄和

投资早已全球化。2003年,美国人一共持有值3.1万亿美元的外国
股票
及债券,其他国家(不计中国)则持有4.1万亿美元的美国金融工具。这种“互通有无”的情况很理想,问题是金融危机一旦出现,必会牵一发而动环球。所有种种,都令“闭关自守”变成不可能,试想沃尔玛一旦不能获得中国商品的供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经济学家本来以为已经掌握了消费行为“模式”,这即是说,可动用收入(除税及储蓄后的钱)和消费开支同步升降。但是1990年,这种消费行为已起变化,消费用度急速上升,到2004年,消费已用去99%的钱(平均储蓄率不足1%)。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分期付款购物突然普及(“花未来的钱”是20世纪60年代便养成的习惯),而是“财富效应”发挥惊人作用。

  20世纪90年代,股票牛市令投资者身价骤增,出手阔绰点是自然的事;进入新世纪后,则“楼价学(1997年前)香港”,升完可以再升,自2000年至今年第一季,美国平均楼价升55%,“人人争供楼,成为准业主”(融资的机构才是真业主),这样才能“物业与消费相称”。教科书上似未提及这种消费行为模式,万一迟早会出现的衰退拖垮股市

楼市,消费行为会回到从前、恢复20世纪90年代前的旧观吗?

  萨缪尔森对经济学“调节经济”功能的信心有所动摇。他指出,20世纪60及70年代,主流经济学派以为他们了解消费行为,能准确估计什么水平的失业是“充分就业”,同时提出一些“算无遗策”的防范衰退的计量经济模型。但世人面对的是一次恶性通胀及四场衰退。现在世界经济进入前所罕见的佳境,通胀已伏,增长有序,这究竟是经济学家的功劳,还是因为新科技的发明与普遍应用提高了生产力?还是中国和印度以至东欧及东南亚诸发展中国家提供数以亿计廉价劳动力有以致之?现在的教科书并无答案。

  作者为香港《信报》社长

  爱问(iAsk.com)
  经济模式 相关网页约1,4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