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夏斌:不能简单放松银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4:5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魏璇 见习记者 杨少华 发自北京

  从数据中可以得出如此结论,即目前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呈现出宽松状态,而贷款规模则始终呈现出紧缩趋势。《第一财经日报》就此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进行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M1增幅出现较大的下滑,央行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活期存款同比下降较多,二是当月贷款下降,派生存款减少。你如何看待7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

  夏斌:松货币、紧信贷的症状在当前不但没有消除,而且有扩大的趋势。贷款增长并不快,M2增长16.3%,贷款增长13.1%,和上月来比,变化不大。增幅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物价增长因素,贷款增长就更慢了。7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5.7%,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增长7个百分点。因此,实际的贷款增长可能只有6%左右。这样,可以说明松货币、紧信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关注。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上已经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现在银行贷款增长幅度下降,不是靠央行简单的放松银根就能有效抑制的。现在放松银根的一些措施,也并不能达到效果。紧信贷的现象可能是中期化的现象。

  中国今天的情况美国早就经历过。1988年到1993年期间,美国在加强金融监管、满足8%资本充足率的5年间,信贷规模也是下降的。我们必须要警惕在银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这里可能会有人提到美国资本市场发达,所以美国企业对银行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中国企业,因此认为美国能顺利度过那场改革,而中国将可能遇到大麻烦。

  这就是我要提的不同意见——中国企业的融资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这些变化将帮助企业对冲贷款减少的压力,也会造成央行货币政策失效。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说不同意有人建议央行继续放松银根来防止通缩的观点。

  《第一财经日报》:企业融资格局究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夏斌:我曾经用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增长状况和资金满足程度相比较。货币供应不仅仅是银行贷款,还包括国债、企业债发行、FDI(外国直接投资)等。经过统计,我们发现经过正规统计得出的银行贷款与实体经济的资金满足量之间有个差额,2004年的差额是1.6万亿元。这个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相信,银行体系外的资金满足了这个差额。

  一定要关注一种新的现象,就是各地方政府在这轮经济周期中,主动出让土地,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收入。2001年到2003年,有统计显示,3年的各地政府的土地收入达到了9100亿元。从1998年到200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5年,国债收入才仅仅9300亿元。这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们的贷款规模下来了,经济却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有些地方的投资压力还很大,有很大一块的资金等着向实体流入。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上述分析,是否可以认为有相当部分资金不在央行货币政策控制力内?

  夏斌:是这样的。中央银行在政策调控中出现了很多局限性。从7月份的M1可以看出,货币供应并不是央行想供应多少就能供应多少。第一,供应更多的受外汇储备占款的影响;第二,货币供应和银行存贷款的层次密切相关,如果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货币供应肯定高不了;第三,我们经济学家的分析又不能简单地看一个月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去和一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相对应。因为,总体来说我们的货币供应是多的,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货币深化的因素,有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因素,是说不清的。

  再说贷款,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金融监管加强,银行主动进行风险管理、谨慎贷款,并不能说它惜贷,只能说它找不到好的项目,不敢贷,从而贷款必然下来。这种情况下,货币流动性多了,也没有用。中央银行货币增加,贷款上不去,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就很有限,至多是货币市场资金很多,利率下降,目前同业市场利率已经下降到1%多也佐证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贯彻出现问题。

  爱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