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学家与社会安全系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 |||||||||
据报道,自从中国证监会,国资委和公检法部门联合调查组进驻科龙集团以来,发现众多问题。通过查账,他们发现科龙集团2004年10月份的财务往来账中有几百万元的营业费、广告费等。其中,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科龙集团20周年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有十几张转账支票给了个别经济学家。后来对科龙财务资源部副总监询问得知,当时科龙给参加研讨会的知名学者出场费是每人8万元,另外根据每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出来的稿件,按每字人民币10元支付稿费。网上搜索,对当时某些经济学家发言的内容和长度进行
专业人员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出谋划策,收取出场费,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参加某个企业组织的研讨会,并且收取高额费用之后,居然对外宣称自己跟企业家不熟,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我想,作为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必定会对这次活动追悔莫及。因为在一个企业组织的研讨会上,有人呼吁善待企业家,可是当支付了大量的出场费之后,居然有人声称自己跟企业家不熟悉,所以无法回答记者关于这家企业和企业家的问题。 科龙集团是否经常性地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现代企业是各种要素高度集中整合的特殊社会组织。企业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普通老百姓,有权利了解企业的真相。对于开放型的企业譬如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除了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强迫开放型的企业披露企业的信息之外,政府有关部门和国立学术机构的学者,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帮助公众了解企业的真相。假如国家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履行披露信息的义务,但是,有关责任部门尸位素餐,国立学术机构的学者却又成为企业家的代言人,那么,公众的知情权如何能够得到保障呢? 退一步说,学者并非不能为企业家服务。但是,作为经济学家,在对企业家所在的企业发表意见的时候,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表客观公正的见解。即使有选择披露信息,也应该秉承诚实信用原则,坦率承认对举办活动的企业了解不够。如果站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所提供的讲台上,高呼善待中国的企业家,那么不是为了掩盖事实真相,也是别有用心的误导公众。 如果这样的经济学家多了,那么社会的安全系数就会下降。因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必须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公众对市场主体和政府进行评判。 我们需要经济学家在公众场合发表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企业家生存状况的专业性研究意见。但是,在承担这一角色的时候,希望他们不能够转移公众的视线,不能掩盖真相,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企业家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如果人们发现经济学家不再值得信赖,如果公众从大众传媒上不能得到正确的带有导向性的专家意见,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处于一种极不安全的状态。道理很简单,公众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因为经济学家的错误导向而产生危险的后果,如果那样,不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且整个社会将会陷入到尔虞我诈的蛮荒时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