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轮子上的GDP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8:08 经济观察报

  左小蕾

  作者: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邮箱:zuoxiaolei@chinastock.com.cn

  最近走了一趟美国,虽然是非公务出行,但是出于“职业习惯”,还是忍不住特别进行“市场调查”。特别是联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凸现的问题,也有颇多启示性的东西愿意与市场共享。

  流通创造GDP

  美国经济在流通领域的增长是GDP的重要增长因素。对纺织品和日常基本生活用品的“抽样”调查发现,只有非常少的美国本土制造,而绝大多数是外国制造的。南美的波斯维亚、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国家,亚洲的越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当然还有中国大陆,欧洲的意大利、英国等等,产品商标的产地让人眼花缭乱,稍稍孤陋寡闻一点,一些地名就不知“出处”了。

  美国人在干什么呢?美国人在开车。美国四通八达的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每天就像巨大的移动停车场。特别是“门到门”的集装箱大卡车,高速公路上最壮观的巨无霸,最有效地完成把货物送到每一个角落的使命。最后,你会发现,不论是中西部十几万人的小城市,还是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同类同质产品的分布非常一致。不同城市的同类商城,卖的是一样的东西,不论你生活在哪里,一般生活用品的消费没有差异。美国人通过把货物搬来送去,制造了许多需求,实现了物品的使用价值,使最终价值大大超过生产成本或进口价格,实现了流通领域对GDP的增长的巨大增值。

  美国人通过流通领域创造的GDP的实质含义是:

  首先是,流通创造了就业。现代流通领域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与交换相联系的市场与几乎所有的行业相关。运输业的就业,进口商、批发商、层层的销售代理商,广告推广,物流管理,供求信息提供,网路技术的使用等等,都为美国人提供了就业市场。美国人在纺织品和其它美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创造的就业机会,肯定比美国人自己去生产这些东西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得多。

  其次是,流通创造需求。如果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必须到一些特定的地方花费很多时间和周折才能买到,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需求。但是,如果唾手可得不费周章又何乐不满足自己的愿望?特别是一些“时尚”、“流行”、“新产品”、“高科技”,本不是生活必需,但是当你能在任何一间购物中心买到这些“最新的概念”,人们就非常愿意去享受“时髦”。在美国任何一个偏远的小地方与纽约人的生活方式比较,穿衣吃饭几乎无异,而且没有任何奇装异服能让美国人觉得奇怪。从来只有大都市才能享受的“奢侈”专利完全平民化了,市场得到拓展,需求就被创造出来,规模效应得到发挥,GDP就增长了。

  第三是,技术进步在流通领域得到的应用。现代发展的所有的行业和技术都可以渗透到流通领域,都可以在流通领域一展身手,大有用武之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对称、物流的管理水平、定单采购批发经营、广告推广销售有效性等都有很大的提升。技术进步本身在流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转换成生产力,对GDP产生了直接的贡献。

  美国流通领域的发展,使美国整个完成了经济结构从低水平产品的生产比较优势,到较高层次的贸易服务和流通服务的比较优势的整体调整和转移。美国人不生产,但却可以享受全世界最佳的产品。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由于国际贸易中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假设受到的强大挑战,比如世界消费市场的限制,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可能依赖自身比较优势而无限出口,而应该改变一些思路,重视流通领域的发展。流通领域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启动和刺激国内消费这样一个几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的重大问题。流通领域的发展,不论是从创造就业、增加可支配收入还是创造需求的角度,都是创造国内消费的增长的必要条件。国内消费的增长能减少对出口初级产品的依赖,经济能更平稳地发展。

  当然,流通领域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交通运输、供求消费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体系、销售代理机制等等技术上和观念上的改革和转变以外,统一的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关键。

  消费增长是根本出路

  美国的消费具有两大特点:第一,美国的消费不是仅仅集中在大城市,不是部分阶层或群体地消费,而是全国性的消费行为,是两亿多人的平均消费;第二,关键是美国人的消费不是简单的满足“需求”,而是已经到了“我喜欢就买”的层面。美国人对经济学中非常抽象的、被解释成“满足的程度”的“效用”概念,做了最具权威性的诠释。美国人的消费已经不是满足生存需求,而是更高“幸福”的满足。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消费。

  这种消费心态和消费模式,把美国人的消费完全拓展到传统的人口极限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极限以外,最终创造了一个消费全球产品的市场,创造了一个全球的经济依赖的消费市场。也即美国的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消费市场最重要的人口条件。如果消费水平能保持15%-20%的增长,如果中国在15-20年之内创造一个“十分之一的美国消费市场”,将是中国经济发展之大幸,也将是世界经济之大幸。

  消费水平的增长是与收入水平的增长相一致的,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直接相关。美国人的“无所顾忌”的消费建立在稳定的收入预期的基础上,生命周期理论是对美国人生活模式的经典表述。中国要做消费大国,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中国的收入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中国消费模式的发展,要把美国消费的两大特点分开来推动。

  在城市,特别是在所谓“中产阶级”集中的大中型城市,平均收入水平可能进入“满足愿望”的阶段,而不是“满足需求”的阶段。城市的收入水平已经可以使消费增长沿着“喜欢就买”的方向发展,这将推动消费产品的结构调整,城市的消费增长会进入一个新跨度;而在农村,还是应推动基本生活水平的平均消费增长。如果9亿农民每年保持10%-15%的消费增长,相信许多现在“过剩”的产品就不会严重“过剩”,通货不会严重紧缩,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得到可靠保证。但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一定要持续增长。农民或民工这样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之时,才是中国经济真正走向消费增长推动模式的开始。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