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薛暮桥辞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7:5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文/刘巍 “我一生抱定的治学宗旨是,不断追求真理,知错必改,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世界观,当然也包括我的经济观。”薛暮桥语。 “薛暮桥”这个名字,凡是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历史的人,尤其是早年在经济领域的
1904年10月,薛暮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薛雨林。薛暮桥的父亲是乐善好施的乡间士绅,创办了薛氏义塾等多家学校,薛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启蒙,6岁起即进入读小学。1920年,正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就读二年级的薛暮桥遭遇家庭变故,父亲因债主逼债,悬梁自缢。 为维持家境,16岁的薛暮桥不得不辍学,到杭州投考沪杭甬铁路练习生。1927年初,薛暮桥加入沪杭甬铁路总工会,投身工人运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薛暮桥被捕入狱。 在狱中,薛暮桥结识了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受其影响,开始学习苏联的布格达诺夫的《政治经济学》、日本河上肇的《资本主义经济史》等进步书籍,并学习了英语和世界语。三年多的牢狱生涯,竟成了薛暮桥的经济学学术生涯的开端。多年以后,一位美国经济教授问起薛暮桥毕业于何国何所大学时,他诙谐地称自己“毕业于旧中国的监牢大学”。 出狱后,薛暮桥在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翰笙的指导下,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并长期主编《中国农村》月刊,由此形成了他严谨的学风。其间,薛暮桥在家乡调研后,写了《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发表于《新创造》杂志创刊号,甚至被当时的日本进步刊物《改造》翻译刊载,这篇文章一直被薛老视为处女作。 说起“薛暮桥”这个名字还有个由来。1933年1月,陈翰笙推荐他到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当时南京大雪令陈触景生情,想到“雪满过桥了”的俗语(在无锡方言中,“暮”与“满”是谐音),于是就有了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抗日战争开始后,薛暮桥和夫人罗琼毅然投笔从戎。在三个月反扫荡战争的行军途中,编写出一部通俗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从1943年开始,从事财经部门的领导工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薛暮桥被任命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等职,协助陈云在统一财经、平抑物价、改造私营工商业等。薛暮桥充分发挥了过去在农村调查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先后发表了《价值规律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等多篇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他提出计划管理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国家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价值规律,在适当范围让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等观点。1962年,薛暮桥关于稳定物价的主张得到周总理的支持,成为当时稳定物价,渡过难关的正确方针。 1966年,薛暮桥被盖上“经济学界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印关进牛棚。就是在牛棚中,薛暮桥开始撰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的初稿。 1979年12月,薛暮桥耗费11年心血、7易其稿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最终得以出版。该书强调按客观经济规律把社会主义建设引上正确轨道,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此后的十几年间,可以说是薛暮桥经济理论研究的鼎盛时期。这期间薛老发表了大量著作,提出了诸多观点。比如,以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为改革的主要方针;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管住货币,放开价格;理顺价格、平整市场,等等。因此,薛暮桥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1991年,薛暮桥患上帕金森症,2005年7月22日辞世。 薛暮桥曾多次说过:一个经济学家的经济观应该让时间来检验,让历史来做结论。今年3月,薛暮桥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相信这份礼物能让老人在离去的路上一直微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