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九日电 题:泪痕悲声别泰斗 京城恸悼薛暮桥
作者 于晶波 王菲
今天上午,在低回悲婉的哀乐声中,又一位世纪老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神色安详地向这个世界谢幕言别。
薛暮桥,这位与邓小平同年出生的经济学泰斗,四月前刚刚获得首届经济学奖的殊荣,一周前撒手而去。他的一生,经历过牢狱之苦、官场荣华、学术“论战”,而生命旅程的最后一段定格在洁白的病床之上,耳边全无车马之喧,得以在淡泊宁静中听任生命之河的最后流淌。
数百人今日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胸佩白花,泪眼婆娑,同样以安静的方式与这位世纪老人作别。
告别室内,如潮花圈构成了一个肃穆的世界,前来告别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看到薛老的遗像,很多人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这位被弟子称为神仙级人物的老人,出身于江苏无锡,幼年就读于东林小学——那个曾写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忧国忧民的地方。而薛暮桥的一生,同乡贤顾宪成一样,亦是忧国忧民的一生。
早在一九三二年初,薛暮桥在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民众周报》时,即有一个机会参加农村经济调查工作,在时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翰笙的直接指导下,帮助整理对无锡和保定两县农村调查的资料,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研究生涯。
大半个世纪以来,薛暮桥的身份不仅是在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国家计委、统计局等部门身居要职的高官,更是为倡导和积极推动市场取向改革、提倡和坚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著作等身的经济学家。
他所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竟累计印行了一千万册,成了学术出版界的不朽神话。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更是居功至伟。改革开放前,薛暮桥一直坚持提出要实现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一九八0年后,他更是亲身参加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任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顾问;同年夏天,由体改办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成为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学者王东京有言,薛暮桥对经济学界的“拨乱反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垂暮之年,薛暮桥仍做“桑榆化为霞”的努力,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理论和政策讨论,为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和政策论述加力。
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经济学家赵晓说,经济学所全力研究的不确定的世界,生而必死却是唯一的确定性事件。
大师远行,音容宛在。这位与邓小平同样倡导并力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老人,在二十一世纪柔美的晨光中,将平静如水的背影留给了我们。这位神仙般的老人选择将自己的骨灰安葬于故乡无锡,在那里,继续静静注视着中国经济的绮丽变化与勃兴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