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 > 正文
 

普雷斯科特:向更为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11: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亚枫 北京、上海报道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与基德兰德教授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析,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并通过对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认识。

  2005年,中国的利率和汇率一直困扰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抉择,为此,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普雷斯科特教授。

  《21世纪》:1969年以前,你会称自己是统计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为什么给自己这样的定位?

  普雷斯科特:在研究生阶段,我读了跟经济学几乎一样多的概率和统计课程,我的学位论文是关于贝叶斯统计结果问题的,此后,我写了很多关于可变参数回归的文章,这些都与预测有关。

  《21世纪》:变化发生在1969年这一年,你和小卢卡斯共同发表了题为《不确定状态下的投资》(Invesetment under Uncertainty)的论文,这篇论文向经济学家们展示了如何将统计学研究方法成功解决复杂的最优化问题。您如何评价这篇论文?

  普雷斯科特: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论文,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一个行业的均衡,引伸出回归竞争等式,它对经济学的发展很重要。一个有固定转换概率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等式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创新。

  论文中的许多概念和研究方法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宏观研究的基础,也奠定了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基础,比如“动态一般性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后来的“动态一般性均衡模型”的前期工作。

  《21世纪》: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你曾因为感到教一门没人理解的科学太没意思而主动停止了继续讲授宏观经济学一段时间。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普雷斯科特:那时候宏观经济学就是IS-LM模型,与动态的经济学理论不协调。我的结论是这种抽象的东西对应付现实问题是没用的。在我看来,宏观经济学已经从寻找理论的阶段进步到将理论的内涵导出的阶段。在这方面宏观经济学已经变得类似自然科学了。但是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定是基于他们认为什么将要发生而什么将要发生又依赖他们的决定.这意味着均衡的概念必须是动态的并且如我们将看到的这种动态性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1世纪》:您的“时间一致性”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具体说来是怎样的?

  普雷斯科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实际上,在长期和短期中决定经济的因素是相同的,既有总供给又有总需求。由此出发,经济周期并不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

  时间的一致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政策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动态不一致性)所造成的政府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政策缺乏可信性而导致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未能达到最初的政策目标,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经济政策的实施会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和决策,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又会导致政策失灵,从而迫使政策制定者对政策进行修改,修改的结果是最好的政策最终遭到放弃。

  《21世纪》:您认为,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影响中国的真实商业周期的因素有哪些?

  普雷斯科特:中国的问题是继续保持开放和保护财产权利。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动荡,政府经常会采取一些对经济很有害的行动,这在美国1930年代的时候发生过。这些非市场化因素会使得中国经济的真实商业周期发生偏离。

  《21世纪》: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遵守“规则”。您认为,什么才是中国的最优规则?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最优规则能够实现?

  普雷斯科特:一个国家必须有广泛的所有权基础,各种产品通过个人储蓄账户和家庭所有权来分配。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集团来保证执行规则。

  《21世纪》:对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您有什么看法?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制定正面临着两难境地,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货币政策的?

  普雷斯科特:中国应该使货币自由浮动,如同欧元、美元和英镑一样。

  《21世纪》: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看法?有哪些建议?

  普雷斯科特:经济一体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果没有一体化,中国不可能有奇迹般的增长,那些在生产效率方面有很大障碍的国家是贫穷的。中国应该向更为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方向迈进,人员和物品在各地区间自由流动,这样才能发挥出中国经济本身孕育的潜能。

  同时,当前的世界各国,总的劳动力供给及其相关的医疗和养老体系问题是融资问题。惟一的解决办法是强制储蓄账户。美国当前的保险浪费了20%的消费,欧洲的情况更糟。希望中国能够在设计医疗和养老体系中有所建树。

  (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支持)

  中央银行的角色 普雷斯科特

  中央银行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要保持一个高效的支付和信贷体系,这就意味着要保持稳定的价格和利率。

  人们对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往往有一些迷惑。在199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是不是格林斯潘造成了这样的繁荣?从媒体报道来看,大多数人都持这样的观点。在美国的经济政策当中,最受人赞誉的应该就是货币政策这一块,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被看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是不是格林斯潘真的应该得到这样的赞誉呢?——首先强调,格林斯潘是一个伟大的中央银行的主席,他在1990年代末的时候降低了通货膨胀,增加了短期利率。克林顿想把权利拿过来,管理银行体系,格林斯潘保持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但是我要进一步讲到,货币政策跟经济的繁荣没什么关系。我们可以使用一下基德兰德和我建立的一种经济研究方法,这个方法使我们拿到了诺贝尔奖,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实际上和真正的产出和就业间没有直接关系。虽然货币政策的确会影响到支付体系,它可能会造成经济的萧条和金融的危机,但我们看到税收的政策与实际产出的关系,就知道影响整个劳动生产力的政策究竟是什么。

  我关注的是一些真实的要素,这些要素更能够解释199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繁荣。当时的税收比较低,劳动生产率不是非常高,难道当时的人就是特别愿意努力地工作?2005年的时候我们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因为当时公司的业主做了大量的投资造成了经济的繁荣。这些投资没有反映在它的GDP里面,它是作为费用,实际上产出比报告的要高。

  通过对资料的研究,我们看到人们做了这些投资,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建立公司,然后将来能够上市,然后得到大量的资本利益,或者是被大的公司收购,然后实现大量的资本利益。这种资本利益也没有在他们的账户上表现出来。按照国家的会计体制,这种收益在会计账本上也看不出来。那我们看到在这个阶段实际上的工资非常高,因此人们工作非常努力,在实现资本收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

  基德兰德和我建立了一些非常具体的量化的模型,研究了政策在时间上的不延续性,发现货币政策不能够被用来控制经济,中央银行如果不是努力地在那里控制经济,经济反倒更加地稳定。我们对于中国应该怎么做,我给几条建议。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竞争性的银行体系,就是银行的集中度不能太高;第二,去除金融控制;另外,要有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并且要保持它的独立性。

  那么中央银行的政策应该是怎样的呢?必须要保证这些银行们有足够的藏富能力。银行家们往往会做出一些承诺,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去赌一把,但是必须要对他们有合理的监管。有一些国家曾经遭遇过银行系统的坍塌,比如瑞典在1980年代初,智利在1990年代初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所幸对他们的经济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而日本199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使他们失去了整整十年的增长。保持价格和利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双赢互益的合同关系,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按揭给自己购买住房等等。

  所以,中央银行的角色就是要保持一个有效率的支付和信贷体系,也就是说保持价格和利率的稳定。这并不意味着要去保持汇率的稳定。我认为如果去除金融控制,人民币不会升上去,反倒会平衡。

  (本文系作者在6月4日至5日在上海启明研究院诺贝尔奖得主讲坛的演讲,本报记者姚颖整理,有删节)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