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中美新市场经济论坛 > 正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克服国富的障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11:28 新浪财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克服国富的障碍

  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中国演讲会6月11-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图为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中国演讲会6月11-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新市场经济与国富之路”,普雷斯科特演讲主题为“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以下为会议实录:

  胡泳:各位来宾上午好,我来自中央电视台,应邀主持今天的演讲,今天上午的五场演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基本围绕着克服国富的障碍这个话题展开。财富在中国成为热门字
眼也就是一二十年的事情。从文革过来的人有一个电影《金光大道》,他说谁发家谁光荣,谁贫穷谁狗熊,在这个电影中他是被批判地。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让先富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我认为这是一个时代之声。20多年来中国改革历史纷繁负责,其中一条主线很明晰:“不再以贫穷为荣,开始光明正大的追求财富”。非常有利的标志是在十六大上,财富这个词汇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资本活力迸发,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我们在这里谈论克服国富的障碍,就是要洞察,到底有哪些障碍阻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今天很有幸中美一流的学家聚集在一起探讨创造财富的障碍。第一场主题演讲题目是克服国富障碍——克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演讲嘉宾是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教授。1980年入选剂量经济学学会,1992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得Erwin Plein Nemmers经济学奖,这个奖项是西北大学一年两次评选的杰出经济学家奖。普雷斯科特教授以他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两大重要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下面有请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

  普雷斯科特:首先我想感谢北京大学主办了这次论坛,这是一次重要的论坛。今天谈如何克服国富之路上的障碍。20年前中国的系统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这些障碍被大大的减少了。我首先简单的谈一下关于发展的问题。

  在1700年之前,各个国家和时代的绝对生活水准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在1800年,中国和欧洲的生活水准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1700年之后,有些国家的生活水准还是提高了,而且是持续提高,自1850年之后,这些国家每35年他们的生活水准就会翻一番,这是这就是现代经济增长。如果每35年生活水准翻一番的话,就会出现像我们说的现代经济增长。我们一起看一下1800年之后的迅猛增长。

  就生活水准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和美国,他们的生活水准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也是如此。来看在美国的人均GDP,会看到增长趋势大概每年2%,商业周期是KING和我一起发现的,我觉得这个不需要担忧,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生活水准。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的,美国和西欧紧接其后,一直到1950年以后开始有更多的国家进入现代经济增长。在1800年之前各个国家的收入差不多的,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在荷兰,生活水准都差不多。但是到了1900年之后,比方到到20世纪20、30年代有了很大的差异。现在伴随亚洲经济体的发展,有一些后起国家开始赶了上来。到1900年之前一直都是英国领先,然后是美国、日本。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然后开始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战后时代日本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基本已经追赶上了以前的领先者。而中国是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追赶上来。我用的不是外汇的数字,而是人均购买力数字。

  就人均购买力而言,中国现在占发达国家的1/7,这些都是麦迪询数字,印度比中国略微起步,但是现在追赶的速度也非常快,印度是很大的国家。泰国比中国略早一些。他们正在蒙蒙的追赶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发展很迅速。下面看一下各个增长情况。

  欧洲陷入了停滞期,而拉美保持了增长的趋势,目前仍然有20%的增长趋势,而亚洲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现在追赶的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快接近拉美的水平。

  1700年是什么样的情况?根据一般的情况,土地是生产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生活水准和人口之间,有一个取舍,而有用的知识的积累导致土地产出增长,但是人口增长却使得生活水准停滞不前?为什么?我想每个社会都必须在有足够多领土保持自己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

  这有什么漏洞,为什么作为国家没有同时进入现代经济增长过程?有一些国家比中国更早的进入经济增长?根据我们的理论,通过15年的研究,我和我的同事帕兰迪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一个社会的生产力不仅仅依赖于有用的科学知识的积累,而且也依赖于这个社会对生产力所加上的约束,当一个团队聚在一起进行生活的时候,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社会比其他社会生产力的约束更多,因此才产生了这些差别。

  我提到过,没有进入经济增长的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只有当生产力增长的时候,或者是只有当生产效率增长的时候,也就是每单位的投入量得到产出有所增长,后起国家才有可能赶上先进的国家。效率大量增长会导致经济增长,比方说在中国,过去25年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经济增长奇迹,生活水准每12年就翻一番。

  下面看一下导致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比如工作岗位的规定,还有贪污,比如在巴西有全套的服务加油站,而在美国只要有一张卡放进去,加油站会自动给你的汽车加油,驾驶员就可以驾驶汽车离开,而是在巴西就不是如此。还比如在澳大利亚,有很大的矿山, 会把分布在不同矿区的工人汇集在一起,然后用这样的工具把他们送到各个矿点进行工作,然后进行不断的人员更换,但是有统一的设施。一般的工人可以由此下井工作,另外我觉得在中国应该也有提高效率的做法。

  第二类约束就是涉及到哪种技术可以被使用。我和我的同事共同考察了在秘鲁共同开小企业碰到的问题,我在纽约进行这样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发现在纽约的作法更加有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约束?有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很多例子里,这些约束条件其实是用来保护那些通过现有生产技术获得既得利益的人和团体。如果有了更有效率的新兴技术,有这样的新技术就会使劳工失业,因此他们会在政治上大幅度施加压力,希望能够得回自己的工作,而且需求是非弹性的时候,行业内的人会非常欢迎这些变革,采用新技术。

  中国北部邻国俄罗斯就面临很多障碍,有一个纸厂,我不想把纸厂的名字念出来了,这是俄文的。在90年代早期有一家瑞典厂商,购买了这个厂多数的股权。瑞典厂商计划花一亿美元把这个纸厂现代化,而当地的人民非常担心由此下岗,引起当地人民发起了赶走瑞典人的行动,结果他们成功了,其实瑞典人并不软弱,他们也很坚强,但是还是失败了。这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在各个国家这样的障碍是不同的?在怎样的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没有动机阻止先进技术的采用。

  我和我同事的回答是,成为一个自由贸易俱乐部的成员,在自由贸易俱乐部中,成员之间不得向其他的成员增长关税,而且各个成员国的财产权和物权都得到了保护。

  看一下美国的黄金时代,1865年1900年之间,美国人的收入是英国的2/3。在美国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因为在铁路和水路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美国本身也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再看一下欧盟,他们的生产效率在二战之前只是美国的一半,但是之后他们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联合体,建立了自由贸易俱乐部,他们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类似美国的情况。他们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为什么原来的欧共体赶上了美国,因为在1975年变成了类似美国的俱乐部。在加入欧共体自由贸易区中,后来也逐渐吸取了一些新成员。在自由贸易俱乐部中没有谁可以禁止成员采用先进技术。欧盟只有一个职权性的体制,是保护农业,在美国也是如此。这是在美国的经济大箫条时期所建立起来的部门。任何一个一个成员的供口工业都面临弹性需求。所有的出口商对计划作为自由贸易俱乐部的之员,有切身的利益。

  讲了进口和出口,讲一下跨国公司,他不会促进竞争,而会威胁竞争,而且也不会有利于技术的引进。

  当一个国家引进技术,如果出现保护主义,美国是高度的保护主义,美国的保护主义也不见得少,比如在纺织品方面。在80年代早期,我们建立了志愿的配额,防止日本强占美国的汽车市场,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丰田把工厂搬到肯塌基州了,肯塌基州位于美国的中部,是美国的农村地区。肯塌基州的州长还有希望找到工作机会的人,都希望在肯塌基州安家。虽然有这些保护措施,但是他们还可以绕过。

  有一个国家和西欧、美国的融合度程度非常多,就是智利,最近有一个新崛起的国家就是墨西哥,我对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很乐观,对墨西哥也很看好。比如银行业的效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因为他们面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挑战。

  看一下亚洲小虎的情况。他们也很具有防卫,他们也有很大的市场压力,他们要保证他们的市场体系。

  在二战之后美国占领军在日本实施了新的经济机制之后,日本的经济迅速赶上了,这个经济机制很成功,打破了日本过去的官僚主义工业综合体,帮助日本成功了建立起了股票市场,日本金融市场也开始到位。新加坡采用了经济开放的政策,在香港实施了一系列的规则,是一套市场经济的规则。

  在亚洲出现了一个类似欧共体的贸易俱乐部,中国怎么样?中国在70年代晚期开始自由化,也迈出了走向自由贸易俱乐部的不必。印度多样化非常丰富,印度最终会成为俱乐部的成员,而且印度最终会成为一个富国。

  做一个结论,开放是好事,竞争是关键。实际上贸易量的大小并不是关键,贸易量并不是竞争优势所在,比如沃尔玛到墨西哥来,就会把高效的零售带到墨西哥,比如美国的零售商到智利以后,智利把美国的零售商分公司收起来了,而且智利还在其他拉美国家开了分公司,我们有理有感到乐观。在上次选举中,美国选民投了经济开放的票。我不知道凯瑞怎么说的,他当时说,在服务上不要搞自由的服务贸易,比如像钢铁联盟,所有的保护团体都非常支持克里,但是他在选举中也是败了。现在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后,他们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而且亚洲国家正在实现经济一体化,他们选择以出口为导向,富国是一体化的,特别是大的国家都实现了一体化,无论是瑞士等等,他们过去都不是自由贸易区的成员,但是现在是。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个反对,这种反对我很担忧。这个对中美洲国家有利,同时对美国也有利。

  我对中国提的建议,开放是关键的,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明朝的时候开始闭关自守,技术上出现了倒退。中国市场经济巨大的成就是由中国一批企业家引导的,中国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奇迹出现,我的希望也是这样的。谢谢!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