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服务业不等于第三产业 有其自身演进历史与逻辑(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0:05 解放日报

  服务业与制造业:亟待整合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密切关系,以及生产者服务业的特殊重要性,显然,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都必须体现“整合”这一来自现实的要求。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整合,以获得整合基础上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最大化效率。

  在人类历史上,服务活动早已有之。然而,服务业作为一个完整概念被提出并作系统的研究,以及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整体上的迅速发展,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生的。伴随着技术进步、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以及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等因素的变动,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主要表现在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现象。“配第-克拉克定理”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经典理论,它揭示了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服务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发展。

  对服务业增长起决定作用并能作出一般解释的是“社会分工”因素。社会分工促进服务业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促进了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譬如,现代社会中,家政服务的快速发展,其实质是市场服务取代了家庭服务,即由家庭自我提供服务发展成为向市场购买家庭服务;其二,促进了生产者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的发展。70年代以后,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则是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结果。服务业这种由“内在化”向“外在化”的演进趋势,是专业化分工逐步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这一演进趋势得以实现并延续下去的内在机制,在于分工产生的收益大于因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各制造业公司则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而把许多与产品有关的服务活动外包给相应的专业化公司。

  在三次产业出现结构性变化的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为,服务业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并正在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而在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生产者服务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越发达,这一现象越是明显。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目前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达40%左右。如果其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70%,那么,生产者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就接近30%。这些现象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开始重新思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问题。

  那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看?如果孤立地看,制造业首先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其次,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扩张有助于引起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降低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的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事实上,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二者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者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生产者服务作为产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市场化的中间投入,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和增长效率。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指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最为明显。在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物价值的比重。譬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事实上不再是简单的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电子控制、信息系统、软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也称为“产品-服务包”。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等特征,使大量的服务物化,具有与产品同样的特征,如录像带、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从形态上已很难说它们属于产品还是服务。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这些密切关系,以及生产者服务业的特殊重要性,显然,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都必须体现“整合”这一来自现实的要求。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整合,以获得整合基础上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最大化效率。我们认为,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整合的主要途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服务业新闻 全部第三产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