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重化工业模式不利就业 加剧贫富分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许金晶 发自北京 “结构升级是要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而不是多数人所认为的发展重化工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昨日(12月1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上作如是表示。
吴敬琏认为,目前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政绩考核办法、财政体制和扭曲的要素价格上,与旧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仍在起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和重化工业的“政绩工程”,由此走上了靠投资、拼资源、损环境的粗放增长方式。 然而,这种“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许多问题。吴敬琏将问题总结为: 首先,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浪费的重化工业发展。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的4%,然而,这一GDP的实现所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的7.4%,原煤则为31%。 其次,十分紧缺的资本资源无法支持高资本投入的粗放增长。 此外,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加重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并加剧了贫富分化。 吴敬琏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走出一条提高效率的新型发展模式,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话来说,就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要实现这一目标,吴敬琏认为应该首先纠正要素价格扭曲,强化竞争,激励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使产业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增加附加价值,提高盈利率。最后,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 谈及宏观调控,吴敬琏认为目前的问题主要是过分倚重行政手段。他表示:首先,由行政机关来作出该“保”还是该“压”的判断,难免会造成资源误配置和其他消极后果;其次,行政干预给部分企业和地方经济、特别是没有权力背景的民营经济造成较多困难;最后,从中长期观点来看,效率下降也强化了经济过热的根源。 “正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制定了明年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调控的方针。”吴敬琏说。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