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屠光绍:在新起点上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17:23  《中国金融》

  本刊记者 林铁钢

  记者:非常感谢屠副市长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继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屠光绍: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最近我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不会因为当前的金融危机而有所动摇,正如韩正市长所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年、两年的目标,也不是五年、十年的目标,而是二十年的目标。并且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第一要按照国际规则,第二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第三要符合上海自身发展的特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逐步由宏伟目标和战略构想变成清晰的战略规划,经过反复的酝酿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完善、不断具体化的过程。战略步骤、阶段目标、突破方向、路径选择等都逐渐明确。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设想,他说“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怎样更好地着眼于长远,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面临这么大变动的情况下,更好地制定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战略、路径和方法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最早在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时候,大家比较多地着眼于上海自身的发展、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角度,渐渐地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或者说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随着我们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全球金融一体化过程不断深入,金融体系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要发展,要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这对中国金融体系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多年来企业融资难,包括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人们讨论了多年的投资渠道太窄问题为什么没有很好拓宽?企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中,为什么缺乏管理风险的能力?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为什么那样有限?总体而言,这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进程与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和国际化进程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在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市场体系是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金融主要分为三个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其中,市场体系是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金融的宏观调控体系如果没有金融市场体系作为支撑,那么宏观调控,尤其是间接调控,就会缺乏市场传导,没有市场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代理理财以及为企业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发展起来了,如果没有有效的市场体系的支撑,金融机构在管理风险方面也会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健全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如果我们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这一核心内容放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大环境中来考察,发现它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必然会对服务全国的金融体系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从建设的目的来说,我们越来越关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怎样围绕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围绕金融宏观调控,更好地为各类市场参与者服务。从国家需要这个更高层次上来讲,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总体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这是一个根本目的。

  记者:上海在经历多年的持续发展后,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那么未来上海经济发展会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哪些考虑?

  屠光绍:谈到上海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我认为,上海比全国其他地方的挑战更大、矛盾更尖锐,当然任务也更艰巨。为什么说上海已经走上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因为上海正面临着经济基本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在各个地方,靠改革的推动、靠市场进程的推动、靠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也是一样。但是目前上海如果再继续维持过去的模式,基本靠拼资源、拼土地、拼劳动力甚至牺牲环境,这样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目前,上海的第三产业占到了上海GDP总量的51%,第二产业大概占到了48%,而第一产业目前还不到1%。实际上,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在前几年已经提出来了,应该说上海的第二、第三产业都提升得很快,但是相对于自身的资源容量、环境容量与商务成本,上海再走一般制造业的路子已经是走不通了。所以迫切要求上海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进行经济转型。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这种转型的任务显得更为突出。上海在制定新的一轮规划发展中,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如要求上海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更快实现经济转型,同时能够在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立足于服务全国,同时,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上海自身结构的调整。

  对发展上海服务业,我们目前定位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金融业,这与金融中心建设直接相关。上海的金融业只占上海 GDP的10%,这样一个比重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相当轻。简单做一个对比,最近有一个数据称,伦敦金融城这个一平方英里的面积所贡献的产值大概占到全英国GDP的13%。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是,这说明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加快金融业发展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第二个增长点是航运业,尤其要加快航运金融体系建设。上海下一步将要用航运业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表现在吞吐量上,上海航运的吞吐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全国整个航运产业的链条中还处于下游,处在低端,还需要运输能力,需要基础体系的支撑。我们要巩固完善运输体系,加强港口能力建设,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放在航运服务方面,航运服务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金融服务,包括所有与航运有关的融资、租赁、保险服务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海是航运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量还非常非常小,与航运中心的地位很不匹配。因此,我们要加快航运金融体系建设,让航运金融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又带动上海服务业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要在信息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有所突破,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各类工业服务业,这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尤其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当然,上海的制造业也不能完全不做,我们将制造业的重点放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上,这是下一步上海发展的两个车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目的是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同时通过金融中心的建设,实施上海经济结构的转移。

  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海的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在未来三年里,上海市政府将投资近100亿美元,直接推进大型环境保护项目,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等。未来几年,上海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将不低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上海也将进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以减少环境污染,到明年底后年初,地铁的运行里程数将从目前的234公里增加到400公里,到了2012年,地铁里程数则将超过500公里。2009年下半年,上海还会针对新增加的机动车实施新的排放标准,力求到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少26%,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COD)比2005年排放总量少15%。

  记者:请您谈一谈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上有什么新的思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